-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小学生河南文化端午节作文10篇
1.艾悬门庭柳系福
端午未至,爷爷便从河滩割回青翠的艾草,又折下堤岸柔韧的柳枝。晨光熹微,农家小院已忙碌起来。爷爷踩着板凳,将柳枝弯成饱满的拱形,牢牢系在大门门楣高处,细长的柳叶垂落如绿色珠帘。奶奶踮着小脚,把气味清冽的艾草与气味浓郁的藿香,仔细插在门框缝隙、窗棂角落。晨风掠过麦浪,柳丝轻摇,艾草特有的微辛混合着新麦的甜香,在院子里悠悠弥漫。奶奶轻抚门楣:“柳枝引福入门,艾草驱虫辟邪,藿香避秽气清爽,老辈子传下的规矩,管用着哩!”我深吸一口这古老而安稳的气息,仿佛触摸到了黄河岸边端午的筋骨——这门前摇曳的绿意与馨香,是中原大地最朴素的守护,岁岁年年,无言看顾着屋檐下的烟火日子。
2.槲包飘香黍米甜
豫西伏牛山麓的端午,是槲树叶包裹的独特清香。奶奶早几天就上山采回宽大厚实的槲树叶,浸得柔韧墨绿。馅料是地道的豫西风味:金黄饱满的黍米(黄米)、红艳油亮的灵宝大枣、绵沙起砂的卢氏核桃仁。奶奶坐在槐树荫下,槲树叶在她手中服服帖帖,三两下就折成尖尖的“槲包”。我学得笨拙,黍米粒总从叶缝溜走。奶奶笑着接过,用煮软的龙须草左缠右绕,眨眼间,一个棱角分明、鼓鼓囊囊的“大山”就立在掌心。大铁锅里,槲包们挨挨挤挤,在滚水中咕嘟歌唱,蒸汽携着槲叶特有的木质清香与黍米红枣的醇厚甜香,霸道地占领了灶房的每个角落。剥开深绿的槲叶,金黄的黍米黏糯胶韧,咬一口,黍香浓郁扑鼻,混合着红枣的蜜甜与核桃的油香,那厚实饱满的满足感,是伏牛山与黄河水共同孕育的、最扎实的端午滋味。
3.黄河号子震天响
端午正午,黄河孟津渡口人声鼎沸!虽无龙舟劈浪,却有撼天动地的“黄河号子”在咆哮!数十位赤膊的豫东汉子,古铜色的脊背肌肉虬结,他们弓步如桩,气沉丹田,吼出的号子苍凉雄浑,裂石穿云:“嘿——哟嗬!脚蹬地——哟!背靠天——哟!”那声浪裹挟着黄河的怒吼与黄土的厚重,如惊涛拍岸,直冲云霄!领号的老艄公,白发如银,须髯戟张,他每吼一声,众人便齐声应和,声震四野。岸上观者无不动容,血脉偾张。我捂紧耳朵,心跳随着那雷霆万钧的吼声狂跳,脚下的土地都在震颤——这黄河岸边的号子,是大地筋骨的呐喊,是中原子民血脉里永不冷却的生命强音,比那惊涛更摄人心魄!
4.五毒兜肚护稚童
端午前夜,油灯昏黄。姥姥翻出珍藏的碎花布:浓烈的红、刺目的黄、阴郁的紫、沉静的绿、幽深的黑。她戴上老花镜,枯瘦的手指捏着针线,在一块鲜红的菱形布片上,一针一线仔细绣上张牙舞爪的蜈蚣、狰狞的蝎子、盘踞的毒蛇、鼓眼的蟾蜍、翘尾的壁虎——这便是中原特有的端午“五毒兜肚”。针脚细密,五毒形态夸张却透着凛凛威势。端午清晨,姥姥把这件色彩浓烈、充满威慑力的兜肚,郑重地系在我的小肚皮上。她说:“五毒相生相克,邪祟见了这阵仗,吓得魂飞魄散!”穿上这奇特的“铠甲”,伙伴们投来惊奇的目光,我挺起小肚子,仿佛真有了驱邪的神力——这粗犷浓烈的五毒兜肚,是中原祖母们用最直白的针线,为孙辈绣下的、充满生命张力的护身图腾。
5.踏露采艾走田埂
端午的朝阳还未染红嵩山,父亲便唤醒我:“孩儿,快起!踩露水去!端午的露水是仙药,沾沾脚,百病消!”我们踩着清凉的晨风奔向金黄的麦田。空气清冽如泉,饱含着新麦的甜香、泥土的芬芳和野花的幽香。麦芒和草叶尖上,亿万颗露珠圆润欲滴,迎着熹微晨光,折射出细碎的七彩光晕,无垠的麦田仿佛铺满了珍珠。父亲教我辨认:“瞧,这叶子背面泛银灰、味儿冲鼻的就是‘艾’,端午的宝;那贴着地皮长的开小紫花的是‘地黄’,补力气哩!”我们小心采下挂着露珠的嫩叶草根,指尖沾染清凉药香。父亲摘下宽大的蓖麻叶卷成杯状,接了满满一捧清露,让我轻轻拍在额头、眼皮上。那沁骨的凉意瞬间渗透,眼前翻滚的金色麦浪、远处沉默的汉阙残影,都仿佛被露水洗过,格外清晰而庄严——这踏露采艾的清晨,我们踩响的是丰收的前奏,采撷的是天地馈赠给中原大地的第一缕清宁。
6.禹州药香蕴乾坤
节前,母亲带我去赶禹州(中华药都)热闹的药市。空气中弥漫着浓烈而奇异的草木辛香。一个摊位前,白须老药师正仔细配药:清冽的禹州艾绒、辛香的伏牛山苍术、浓烈的雄黄粉,还有气味独特的山茱萸、怀山药片。母亲买回这些“地道”的宝贝,又翻出零碎的印花土布。午后,阳光斜照,母亲坐在石榴树下飞针走线,缝制出小老虎、小药葫芦、小算盘(象征禹州药商)形状的香囊,针脚细密。她把混合好的、散发着深邃草木气息的香料,仔细填塞进去。不一会儿,一只只鼓鼓囊囊、充满中原药都特色的小香囊便诞生了。母亲给我佩在衣襟纽扣上,那混合着药香与土布气息的味道幽幽萦绕,像一道无形的、带着岐黄智慧的屏障——这小小香囊里,缝进了嵩山百草的魂魄与千年药都的匠心。
7.雄黄画额“虎”生威
正午时分,日头最毒,阳气鼎盛。爷爷郑重地捧出一个黑陶小罐,里面是橘红的雄黄粉末。他倒出少许在粗瓷碟里,滴入几滴醇烈的宝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