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小学生浙江文化端午节作文10篇
1.艾簪菖蒲映水乡
端午晨光微透,阿太已从河埠头采回带露的艾草与菖蒲。乌镇的老街尚在梦中,青石板沁着凉意。阿太踮着小脚,将艾草束成精巧绿簪,斜插在斑驳木门的铜环旁;菖蒲剑形长叶则用红绳系于窗棂。她指尖翻飞,又将艾叶菖蒲碎瓣撒入天井的陶缸,清水霎时漾开碧影。“水汽携艾香,邪秽不敢藏。”阿太低语。我俯身缸边,清冽辛香扑面而来,乌篷船的欸乃声混着药香在巷弄流淌——这枕水人家的端午清晨,是千年岁月滤出的第一盏草木茶,温润了江南的肌理。
2.蚕花粽裹丰年愿
杭嘉湖平原的端午,浸在蚕事的余韵里。阿婆取珍藏的雪白糯米,拌入金黄油亮的咸蛋黄、酱赤的东坡肉丁,最妙是添一勺新缫蚕茧熬制的琥珀色茧糖浆。宽箬叶浸得青翠欲滴,裹粽时指尖翻飞如捻丝。待揭开蒸笼,箬香混着奇异茧糖香弥漫灶间。剥开墨绿粽衣,米粒晶莹如蚕丝,咬一口,咸蛋黄沙润、东坡肉酥化,茧糖的甘醇似春蚕吐露的丰年密语——原来这舌尖至味,是江南对“蚕花廿四分”最甜糯的祈愿。
3.西溪龙舟破翠烟
西溪湿地深处,端午的重头戏在深潭港上演。十二条“满天装”龙舟昂首待发,船身彩绘戏曲人物,船尾高翘雕花亭阁。号锣炸响!桨手齐吼“嗬——喂!”百桨击碎如镜水面,龙舟如彩梭穿行藕花深处。岸上人潮涌动,摇橹船挤满河道,孩童攀上桑树枝桠。鼓点急如骤雨时,龙头竟离水飞腾!老艄公笑捻银须:“这叫‘吊艄’,水越激,头越高!”水花溅湿我的蓝印花布衫,心跳追着鼓点狂舞——这烟波里的竞渡,是江南筋骨中迸发的力与美,是橹声帆影里永不沉眠的江湖气魄。
4.五色丝络缀兰心
端午清晓,阿妈取出桑蚕丝染就的五色线:西湖水的碧青、龙井茶的翠绿、杨梅果的绛紫、杭菊花的金橙、雷峰塔的月白。她坐于雕花窗下,素手翻飞编织长命缕,末端缀以碎玉雕的蚕宝宝。又取素绸缝香囊,填入杭白菊、九曲红梅茶末、湖州熏豆,绣面以苏针勾勒三潭印月。丝缕系腕,香囊垂襟,阿妈柔声:“丝长命长,茶清心明。”丝线随我奔跑在桑园小径轻盈飘荡,仿佛牵住了整个江南的温润光阴。
5.药山采珍沐晨岚
天目山麓,端午采药须赶在寅时。阿爹背竹篓牵我入山,露重苔滑。雾岚在古杉林间游走,草叶尖的露珠折射七彩光斑。阿爹指点:“紫茎开黄花者为‘白朮’,健脾至宝;叶似鸭掌、气若薄荷是‘金线莲’,清热圣草。”他削竹为刃采挖,断口渗出乳白浆汁。至山顶,云海翻涌如雪浪。阿爹取阔叶承接松针滴露,让我仰面承接。清露入眼刹那,千里苕溪、万顷竹海尽收眼底——这草木精魂凝成的仙露,濯亮了江南的眉眼。
6.雄黄书额点灵犀
正午阳光炽烈,阿公案头已备好:越窑青瓷碟盛雄黄粉,绍兴花雕酒作引,湖笔徽墨暂搁旁。他提羊毫小楷蘸取橘红酒液,唤我近前:“今日不画‘王’,写‘蕙’字,愿吾孙如兰芷,清气满乾坤。”笔尖携酒香落额,微凉沁肤。阿公运笔如写意山水,一撇一捺皆藏风骨。额间“蕙”字朱红粲然,仿佛有幽兰自肌肤生长。阿婆笑递菱花镜:“瞧瞧,可是个小书痴了?”镜中那一点灵犀,映着满架线装书,也映着江南文脉的千年清辉。
7.台州鲞粽蕴海魄
行至石塘渔村,端午粽有山海相逢的奇韵。渔家阿嬷取陈年黄鱼鲞撕成丝,拌入新挖的沙地红薯泥,裹进碧绿箬叶。大铁锅柴火猛烧,蒸气携着海腥与薯甜升腾。剥开粽衣,鱼鲞的咸鲜撞上红薯的甘糯,舌尖似掀起东海浪涛。阿嬷指着屋檐下成串鱼鲞:“三月暴晒,五月入粽,海的味道要经得起日头熬炼。”渔家孩童腕系蓝染布五毒符,追逐着将鱼骨掷向海浪——这咸甜交织的粽香,是渔民对大海最深沉的理解:慷慨与暴烈,终将化作生命的厚味。
8.乌镇香市祈蚕安
乌镇香市恰逢端午,西栅石桥挤得水泄不通。蚕娘们髻簪红绢花,臂挽桑叶篮,随人流涌向蚕神庙。庙前戏台正演《马鸣王菩萨》,绸衣木偶指点桑事。我攥着阿婆买的彩绸蚕花,学她将蚕种供于神案,焚香默祷。忽闻鼓乐喧天,蚕花巡游开始!八人抬的蚕神轿缀满鲜花,所过之处,蚕娘纷纷掷出手中蚕花。漫天绸花如雨坠落,我接住一朵并蒂莲式样的,阿婆喜道:“并蒂花开,双倍收成!”绸瓣拂过脸颊,空气里弥漫着桑叶汁液的青涩芬芳——这漫天花雨,是江南对春蚕最盛大的礼赞。
9.兰亭曲水祭诗魂
会稽山阴,兰亭溪畔菖蒲丛生。老师领我们列坐曲水旁,效仿永和九年雅集。青瓷羽觞盛清水代酒,顺流而下。停驻谁前,便诵一句《楚辞》。轮到我,捧觞轻吟:“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水面忽有游鱼唼喋,似灵均应答。老师取竹筒粽投溪:“此水通若耶溪,终入汨罗。”粽影随清流蜿蜒,翠竹投影如碧血痕。风过处,千竿修竹飒飒齐鸣,似屈子佩剑长吟——这山水间的追思,让诗魂在越中山水间永得栖居。
10.定胜糕粽邻里情
端午最绵长的滋味,藏在青石板巷的馈赠里。阿婆蒸好粉红雪白的定胜糕,又煮透湖州四角肉粽。她拣出糕上印“魁星”的给对门备考学子,裹蛋黄肉的送隔壁评弹先生。我提竹篮穿巷,定胜糕的米香混着粽叶清气氤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