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赏析.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赏析

摘要:《c小调“革命”练习曲》创作于1831年,肖邦一生总共创作了二十七首练习曲。创作的这首练习曲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首。这首练习曲,是表现肖邦对华沙革命失败的内描述。后人也称之为《革命》练习曲。1830年11月,正当肖邦离开祖国不到一个月的

时候,就爆发了震动波兰的华沙革命。一、作者概述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肖邦出生于华沙附近的热拉左瓦-沃拉。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

时登台公演。一开始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其钢琴水平与作曲的能力极为突出,1830年肖

邦就在法国开展一系列音乐活动,1849年就客死他乡。肖邦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为钢

琴作曲开创了新的方向,所写的作品基本都是全是钢琴独奏曲,而且每首钢琴曲都有不一样的想法,所以也被后人赋予“钢琴诗人”的美称,此外,他还谱写了许多歌曲乍品。代表

作品: 《F小调幻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玛祖卡舞曲》等等。二、音乐天才

肖邦一家住在伯爵夫人庄园的三间房子里,宜人的房间有白墙和发光的天花板,窗户有雪白的沙幕和窗台,金色的铃铛和天竺葵正盛开着。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在三间房子

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不象别的神童音乐家那样,少年肖邦并不喜欢弹钢琴。他恨它,而且不愿意学习。

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到了1827年,十八岁的肖邦写作的三首波兰舞曲已很具有深深的诗情,表现出当时已成为钢琴高手,他的风格倾向;肖邦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所作的波兰舞曲都是很优秀的钢琴

杰作;而肖邦在1846年创作的波兰舞曲则达到了他一生中最为成熟的境界。肖邦的波兰舞曲

大多表达出波兰人民的民族气质及爱国心,具有典型的波兰民族色彩。肖邦借波兰舞曲这种体裁,把自己祖国过去的光荣、目前的悲哀与民众的愤怒,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三、钢琴诗人

肖邦--生作品繁多,且全部为钢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钢琴独奏曲。但是最令

人感到麻烦的是,他的作品大多只有体裁而没有标题,很多作品,即使标上调式和体裁及体裁编号,仍然难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后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时,往往以作品编号

(Op。)作为查找的主要根据。

舒曼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学性的标题,如《狂欢节》(作品9)、《幻想曲》(作品12)

等都是其例;肖邦则对此深恶痛绝,他的《g小调夜曲》(作品15之3)原想注.上“悲剧

《哈姆莱特》观后感”字样,后来还是取消了,他说:“让人们去猜吧。”让音乐本身去说话,

不把主观臆想强加给听众-这就是肖邦的信念。“让人们去猜吧”这句话,对于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义的。

四、《c小调“革命”练习曲》创作背景

1830年11月,肖邦离开祖国不到一个月,震撼波兰的华沙革命爆发了。肖邦非常激动,

迫不及待地立马启程回国。他写信给朋友:“……我为什么不能和你在一起,我为什么不能当鼓手!!!”

1831年7月,肖邦决定返回波兰,也就离开了维也纳。9月,持续了十个月的华沙革

命终于被俄军残酷镇压。在途经斯图加特时,他突然得到了起义失败,华沙陷落的悲惨消息。这个不幸的消息像重锤一样击碎了肖邦的心。他一个人走回旅馆,悲愤交加,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祖国的硝烟、熊熊燃烧的华沙、起义军倒在血泊中……这些场景萦绕在肖邦的心头,让他坐立不安。他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心却是一紧。天渐渐地就黑了下来,肖邦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桌边,打来日记本,写道:“啊!上帝,你还在这里吗?你存在,但你不偿还!

你认为莫斯科的罪行还不够吗?或者,你自己就是莫斯科人! 只是在钢琴上呻吟和倾诉

我的痛苦。“……莫斯科人会成为世界的主宰吗?他们的行为践踏了我们的土地,他们放火焚烧了这座城市!啊!为什么我连一个你连莫斯科恶魔都打不死?

他突然放下笔,愤怒的站起来,使出混身的力气敲打着钢琴,大声的怒喊到:“不!波兰不会死!它永远不会死!”

他将这股火热的情绪全部表达在音符中,将所有的悲伤和愤怒用在钢琴上。肖邦的钢琴

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创作出来的。这首曲子悲痛欲绝,激情澎湃,

曲调上下起伏,像一匹凶猛的战马咆哮,在情感的波涛中驰骋。这首曲子充满刚毅、力量和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人们常称这首钢琴曲为“革命练习曲”。在这部作品中,肖邦将自己的悲痛和愤慨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的不屈不挠的意志。这是肖邦的著名杰作之一,影响很大。

五、《c小调“革命”练习曲》曲式结构及表现手法

前奏(或者是引子):弹曲子1-4小节的时候,右手旋律可以当成是一层一层往上爬的感

觉。第一个音可以,用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