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山东省潍坊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开学摸底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松声(节选)
白居易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①。
【注】①翛(xiāo)然: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并没有直接写松声,是从侧面写松声,以微风来写风声,为写松声蓄势。
B.颔联写了寒山飒飒的雨声和秋琴泠泠的弦声,这是以声写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诗歌题为“松声”,但是通篇不见“声”字,却又无一处不是写“声”。
D.由“寒山”“秋琴”“竟夕”可以推知,本诗吟咏的是夏天雨夜的松声。
16.本诗是如何描写松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B16.①一二句写微风潜入枝叶,为写松声蓄势。三四句运用比喻,将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以声写声,突出了松声的悦耳多变。
②后四句运用衬托,借自己聆听松声后洗净炎暑、消除昏烦以至整夜不眠、心身翛然的感受,从侧面衬托松声的美妙怡人。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B.“运用了夸张的修辞”错误。此处运用的修辞是比喻而非夸张,把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写西南有微风吹来,潜入了松树的枝叶间,首联并没有直接写松声,是从侧面写松声,以微风来写风声,为写松声蓄势,正是有风吹来,才有了松声。
颔联“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中没有直接写松声,而是写了寒山飒飒的雨声和秋琴泠泠的弦声,这是以声写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说明松声和这两种声音有相似之处,寒山飒飒的雨声和秋琴泠泠的弦声优美动人,悦耳动听,“飒飒“泠泠”两个叠词更添美感。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侧重写听到松声后的感受,也是从侧面写松声,听到松声后,荡涤了酷暑的炎热,破除了烦恼,整夜都不眠不休,身心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作者用自身的反应衬托出了松声的巨大作用,写出了松声的美妙怡人。
山东省潍坊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开学摸底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分析错误,颈联“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故选C
16.赏析颔联中的“无边”“不尽”的妙处。(6分)
【答案】①“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
②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题,考查考生对诗词中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时在理解全诗(词)的基础上一般分三步完成答案。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无边”“不尽”都是没有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二:文言文阅读.docx
- 2025年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每日一练含答案.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江上》批注式阅读.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详解.docx
- 2025年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天天练(二)含答案.docx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教考衔接:教材全5册的梳理与挖掘之信息类文本阅读.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繁简之间,匠心独运.docx
- 河北省2025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