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治疗褶烂规范.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特色治疗褶烂规范

褶烂(intertrigo)又称摩擦红斑、间擦疹。

一、病因病机

皮肤的皱褶部位由于温热、出汗、潮湿引起角质层浸渍,活动时使皮肤相互摩擦刺激而产生浅表性皮肤炎症。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湿热季节。好发于婴儿和肥胖成人的皱褶部位(如颈、腋下、乳房下、腹股沟、臀沟、指和趾缝等处)。皮损初起为境界清楚的鲜红或暗红斑,表面潮湿,分布与相互摩擦的皮肤皱褶一致,如不及时处理,皮损表面可出现丘疹、水疱、糜烂、渗出,严重者可出现溃疡。自觉瘙痒或灼痛。若继发念珠菌感染,则白色浸渍更加显著,并可出现卫星状丘疹;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可出现脓性分泌物并有灼痛。

三、诊断依据

1.多发生于湿热季节。

2.好发于小儿及肥胖成人。间擦皮炎的皮损限于皱褶部位,如颈前、腋窝、乳房下、腹股沟阴囊皱襞等处。

3.损害处皮肤潮湿多汗,潮红肿胀,表皮浸渍,容易形成糜烂与浆液渗出。损害境界清楚,范围与相互摩擦的皮肤皱褶面相一致。

4.若合并感染时周围可见红晕及可伴有附近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

5.自觉痒感及灼痛。

四、鉴别诊断

1.股癣皮损周边可见丘疹与丘疱疹、鳞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

2.湿疹患处可见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损害,病程长,反复发作。

3.白色念珠菌病发生在小儿颈部、股部皱褶处,皮肤浸渍,可见丘疹、鳞屑。真菌镜检阳性。

五、中医特色治疗

1.内治法

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积,热重于湿。治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方以清热除湿汤加减。瘙痒明显加白鲜皮、苦参;渗出、浸渍明显加马齿苋、茯苓;伴发脓疱加蒲公英、金银花、龙葵。

中成药方面,渗出明显者属湿热蕴积,热重于湿,用龙胆泻肝丸、二妙丸、草薛渗湿丸以清热利湿;红斑重属血热风盛、湿毒瘀结,用皮肤病血毒丸、石蓝草合剂、湿毒清胶囊、除湿丸以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活血散瘀。

2.外治法

本病外治以收敛、祛湿、干燥为原则,可以马齿苋洗剂或清热消肿洗剂或皮肤康洗液稀释后外洗,也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或1%薄荷三黄洗剂,或用青黛粉、滑石粉、松花粉、痱子粉、止痒粉(滑石、炉甘石、冰片)、青蛤散(黄柏、青黛、煅蛤壳、煅石膏、轻粉)外扑。

六、西医治疗

治疗主要为局部治疗,方法如下。

1.用Burow溶液湿敷渗出性病损,每天3~4次。

2.皱褶部位撒上干燥粉剂,并以吸湿性棉布隔开。

3.外涂炉甘石洗剂可起安抚和干燥作用。红斑时可撒布粉剂,如硼酸滑石粉、痱子粉、松花粉外扑;或搽硼酸乳膏后再撒粉剂。

4.初期可用糖皮质激素或激素抗生素洗剂或霜剂,或凝胶剂涂患处,每天2~3次。然而要避免长期使用。

5.新生儿皮肤褶烂可用鞣酸软膏治疗。处方:鞣酸100g,甘油200g,焦亚硫酸钠2g,蒸馏水20ml,单软膏678g,经加热、搅匀配制成鞣酸软膏1000g。

6.伴有局部感染者,可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7.糜烂渗液时,先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硼酸溶液清洁局部后扑粉,或用2%硼酸溶液湿敷,亦可用紫草地榆油外涂后再扑粉。有感染者,可在油膏中加抗菌药物如呋喃西林等。

8.落屑期可用洗剂,如炉甘石洗剂、2%冰片或5%白矾炉甘石洗剂。

七、预防与护理

1.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应保持凉爽和干燥,使用电风扇或空调是有益的。

2.衣服需要轻质、宽大,并有吸湿性,避免穿毛料、尼龙及合成纤维。

3.洗澡、淋浴以保持皮肤皱褶部位清洁干燥,每天2次扑痱子粉或滑石粉。

4.避免使用封包性油膏、刺激性软膏或化妆品。

5.在尿便失禁病例,可用有保护作用的软膏、洗剂、粉剂或霜剂。需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用0.002%碘伏液擦浴可预防皮肤褶烂。

八、经验体会及医案

多运贵自拟五味散治疗婴儿褶烂5例

方药组成:黄连10g,黄柏8g,苦参2g,炉甘石粉4g,密陀僧粉6g。先将前3味药研细末过筛,然后将余下2味与上药调匀备用。1个疗程治愈4例,不到2个疗程(10天)治愈1例。总有效率100%。

验案:张×,男,7个月,于2005年5月15日就诊。因天气炎热,患儿肥胖,好哭,不断出汗,颈部褶襞处出现鲜红和暗红色斑,渐发生痒感和灼痛,患儿年幼不语,烦躁不安。逐渐出现患处水肿,表皮浸渍变白剥脱、糜烂,其渗出液伴有臭味。曾外用药粉、药水,内服药片均无效,故来就诊。用上述方法治疗,1天4次,10天痊愈。

褶烂治疗原则应清热燥湿、消炎解毒、干燥收敛。五味散中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现代研究证明其属广谱抗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以及部分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黄柏苦寒,用于疮疡肿毒,现代研究证明其对人型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一些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苦参苦寒,清热燥湿、解毒杀虫、利水止痒,常用于治疗热毒痈肿和湿疹,现代报道其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可抗炎、抗过敏、镇痛镇静等;炉甘石味甘平,敛汗止痒、敛伤生肌、解毒防腐,能部分溶解并吸收创面分泌液,收

文档评论(0)

小刺猬知识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药学、临床药师持证人

主管药师、临床药师、执业药师、美国MTM药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13日上传了中级药学、临床药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