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题及答案(八省联考)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Ⅰ(论述类文本)
数字人文作为跨学科研究领域,近年来在学术界引发广泛讨论。其核心在于运用数字技术对人文资料进行挖掘、分析与呈现,试图突破传统人文研究的边界。有学者认为,数字人文并非简单的“人文+数字”,而是通过算法、大数据等工具重构研究范式——例如,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全唐诗》中“月”意象的分布规律,不仅能统计出不同诗人使用“月”的频率,更能揭示“月”在盛唐、中唐、晚唐语境中的情感转向;再如,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还原古代丝绸之路的商队路线,可将文献中的“某日过玉门关”转化为动态的空间迁徙图,为历史研究提供可视化证据。
但争议同样存在。部分传统人文学者担忧,数字技术的介入可能导致“量化至上”的倾向,将复杂的人文意义简化为数据指标。例如,用关键词频率分析《红楼梦》的作者归属,虽能发现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之乎者也”使用上的差异,却可能忽略文本中隐喻、象征等难以量化的审美价值。更有批评者指出,数字人文的技术门槛可能加剧学术资源的不平等——掌握编程与数据分析能力的研究者更易获得项目支持,而擅长传统文献考证的学者则面临边缘化风险。
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人文通过技术工具完全重构了传统人文研究范式,使研究结论更客观。
B.文本挖掘技术分析《全唐诗》“月”意象,能统计频率并揭示情感转向规律。
C.数字技术介入人文研究必然导致“量化至上”,忽略文本的审美价值。
D.传统文献考证学者因不掌握编程技术,已被数字人文研究边缘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用GIS技术还原古代商队路线,体现了数字人文对研究方法的创新。
B.数字人文的争议焦点在于技术应用是否会损害人文研究的本质特征。
C.关键词频率分析《红楼梦》作者归属的结论,其可靠性值得商榷。
D.数字人文的发展需要平衡技术工具与人文内涵,避免单一化倾向。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数字人文的优势与争议。(6分)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6题。
《灯影里的老匠》
王伯的灯箱修了三十年。
巷子口的老房子矮矮的,门楣上“光明灯箱”的木牌被风雨磨得发白。王伯总坐在门口的竹椅上,面前摆着铁皮工具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电烙铁、铜线、玻璃胶。他戴副老花镜,右手捏着细如发丝的灯芯,左手举着放大镜,像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王伯,我家超市的灯箱不亮了。”“王伯,学校庆元旦的灯牌要加‘2025’三个大字。”街坊们熟络地喊着,王伯总是眯眼笑:“放这儿,明早来取。”
去年冬天,巷子要改造。拆迁队来量房子那天,王伯蹲在门口抽了半盒烟。他抚摸着木牌上的裂痕,轻声说:“这牌子还是我爹开铺子时钉的,那时候灯箱是玻璃罩子,煤油灯芯……”
改造后的巷子成了“文化步行街”。青石板路,仿古灯笼,店铺招牌全换成了LED电子屏。王伯的“光明灯箱”搬到了街角的小阁楼,门楣换成了鎏金铜字,可来修灯箱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说:“LED坏了直接换模块,谁还等你手工修?”
那天,社区主任领来个戴眼镜的小伙子:“王伯,这是美院的学生,想跟您学做传统灯箱。”王伯抬头,看见小伙子眼里闪着光,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那时候,他跟着爹在油灯下学穿灯芯,爹说:“灯箱不是死物,里面装的是人气,是日子。”
王伯的手不再稳,可教起徒弟来倒精神。他把灯芯浸在桐油里:“得泡够三天,烧起来才匀。”又指着竹篾骨架:“编的时候要留透气孔,不然玻璃罩会凝水。”小伙子举着相机拍步骤,说要做个“传统灯箱制作”的短视频。
昨夜下了雪。王伯推开阁楼窗户,看见步行街的电子屏在雪地里闪着冷光。转角处,徒弟的短视频播放着:老匠人的手捏着灯芯,火苗忽明忽暗,映得他脸上的皱纹都暖了。评论区有人留言:“原来灯箱里真的装着光。”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灯箱”为线索,串联起王伯的过去与现在,折射传统手艺的传承困境与希望。
B.“木牌被风雨磨得发白”“鎏金铜字”等细节对比,暗示巷子改造对传统店铺的影响。
C.徒弟用短视频记录制作过程,是传统手艺与现代传播方式的结合,增强了故事的时代感。
D.结尾“冷光”与“暖了的皱纹”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电子屏取代传统灯箱的批判。
5.小说中王伯说“灯箱不是死物,里面装的是人气,是日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6.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昨夜下了雪……”可以删除,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6分)
古代诗文阅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8 Colours 第2课时 Story time(大单元教学设计)三年级英语下册(译林版三起2025).docx VIP
- 2023年深圳市高级中学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VIP
- 天然气工业用户安全培训.pptx VIP
- 2023黑龙江哈尔滨“丁香人才周”(秋季) 事业单位引才招聘巴彦县教师招聘2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交通事故民事起诉状[交通事故起诉状民事].docx VIP
- 交通事故民事起诉状怎么写.pdf VIP
- CJJ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ocx VIP
- 10万立方储灌施工方案样本.doc VIP
- 天津大学金融专硕431历年真题(2013-2022)及答案解析.pdf VIP
- 公园升级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