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无题》李商隐;红烛;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
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1923年出版第
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
《死水》。在学术方面,他广泛研究中国古
代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等专著。1946年7月15日,在悼
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音乐美——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相关链接】
1.现代诗歌:指“五四运动”以来创作的诗歌。它是适应
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的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2.创造社:“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6月,由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于日本东京成立。前期,他们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后期则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读本诗,整体感知;【任务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红烛》精神
1.诗的标题下面有题记“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句话在全诗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李商隐的“蜡炬”意象,正是诗人闻一多“红烛”形象的来源;“红烛”一诗所要表现的正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献身精神。同时,这句话也提醒读者:“红烛”并不是表达相思之情的“蜡炬”,而是新的时代赋予诗人的历史使命。;篇目;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2.在这首诗中,诗人抓住了“红烛”的两个特点进行设疑,这两个特点是什么?诗中是如何“设疑”的?
参考答案:特点:红烛的“燃烧”与“流泪”。诗中有两处“设疑”,分别是:第2节中“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第6节中“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3.如何理解“红烛”的“燃烧”与“流泪”?
参考答案:诗人认为“燃烧”“正是自然的方法”,是上苍赋予的使命;“流泪”是“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体现了诗人实现使命的迫切感,创造光明的责任感。
4.如何理解诗歌结尾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含义?
参考答案:这是诗人对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是诗人从自身的悲剧命运中陡然升起的昂奋之情与献身之志。;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课堂活动;;如何理解“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的因果关系?
;提示:闻一多先生的这首诗,明显受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响,特别是李商隐的《无题》。但这首《红烛》毕竟是现代诗,诗人并没有囿于传统诗歌的樊篱,而是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开拓内容。;“蜡炬”象征着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陷入悲伤无法自拔的忠贞;
“红烛”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牺牲自我的理想人格的化身。;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闻一多笔下“红烛”意象的象征内涵和所寄情感是比较固定的但是诗人每次面对“红烛”的情绪却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每节诗歌的开头,诗人咏叹“红烛啊!”,这背后的情绪都不尽相同,请你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诗人在每节诗歌中咏叹红烛的不同情绪。;6.诗人面对红烛流泪这一现象,是如何认识的?;第一节:对红烛的赞颂;
第二节:对红烛的困惑;
第三节:对红烛的了悟;
第四节:对红烛的激励;
第五节:对红烛的感伤;;第六节:对红烛的彻悟;
第七节:对红烛的慰藉;
第八节:对红烛的认同;
第九节:对红烛的肯定和期望。;7.如何理解最后一节?;主旨归纳:
全诗以诗人与“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发问的形式展开诗意,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果子。虽然“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即使是“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在所不惜,凸显了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波澜起伏,唯真唯美
《红烛》这首诗,在情感上可谓波澜起伏,全诗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赞叹红烛之“红”,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追问红烛的流泪,欣喜于红烛的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红烛》公开课(26张PPT)课件.ppt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红烛》精品课(32张PPT)课件.ppt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红烛》品质课件(40张PPT).ppt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红烛》优质课(27张PPT)课件.pptx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闻一多2.2《红烛》公开课(22张PPT)课件.pptx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闻一多2.2《红烛》精品课(28张PPT)课件.pptx
-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红烛》公开课(30张PPT)课件.pptx
-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红烛》公开课(31张PPT)课件.pptx
-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红烛》公开课(36张PPT)课件.pptx
- 虚拟助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