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考试测试题含答案.docxVIP

最新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考试测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考试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鞭笞(chī)埋怨(mái)榫头(sǔn)残羹冷炙(zhì)

B.监生(jiàn)吮吸(shǔn)慰藉(jiè)汗流浃背(jiā)

C.模样(mó)逡巡(qūn)提防(dī)锲而不舍(qiè)

D.庠序(xiáng)脑髓(suí)朱拓(tà)少不更事(gēng)

答案:B

解析:A项,“埋怨”的“埋”应读“mán”;C项,“模样”的“模”应读“mú”;D项,“脑髓”的“髓”应读“su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王熙凤善于对上阿谀逢迎,因此博得了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政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B.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把握叙述语言的不同特点和人物语言,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

C.鲁迅以文学为启蒙的工具,其作品一直贯穿着“改造国民性”。

D.边城因为文豪沈从文而驰名中外,也让无数游客对这个湘西小镇产生了向往之情。

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人物语言”后加“的个性化”;C项,“贯穿”缺少宾语,应在“改造国民性”后加“的主题”;D项,偷换主语,应在“也让”前加“它”。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C.《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文章通过描写“我”和小伙伴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C

解析:《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不是《彷徨》。

4.教师在讲解“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的用法,列举了其他含有该字且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合适的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C.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D.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答案:C

解析:题干中“遗”是“赠送”的意思。A项,“遗”是“遗漏,放弃”的意思;B项,“遗”是“脱离”的意思;C项,“遗”是“赠送”的意思;D项,“遗”是“遗留”的意思。

5.教学《蜀道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古文中存在的通假字现象。下列语句中,存在通假字的是()

A.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C.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答案:B

解析:B项,“匪”通“非”,不是。A、C、D三项中没有通假字。

6.学习完《祝福》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以祥林嫂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捐门槛的情节。该作业的设计意图是()

A.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B.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C.加深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D.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答案:C

解析:让学生以祥林嫂为第一人称改写捐门槛的情节,能让学生站在祥林嫂的角度去感受她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这一主题。A项,此作业主要是书面表达,并非口语表达;B项,虽有一定创新,但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创新思维;D项,该作业与文言文翻译无关。

7.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①了解《红楼梦》的相关文学常识;②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③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④体会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其中,属于能力与方法目标的是()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了解《红楼梦》的相关文学常识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②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③分析人物形象、④体会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都涉及到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属于能力与方法目标。

8.教师在教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播放了一段赤壁的视频,其主要目的是()

A.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C.让学生了解赤壁的地理位置

D.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答案:A

解析:播放赤壁的视频,能为学生营造出与诗词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赤壁的壮观景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兴趣。B项,培养观察能力不是主要目的;C项,了解地理位置并非播放视频的核心意图;D项,视频主要是辅助理解诗词,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乐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乐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