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航空航天用带沉头窝的MJ螺纹单耳托板游动自锁螺母尺寸标准研究报告
ResearchReportonDimensionsofMJThreadSingleLugFloatingSelf-lockingNutswithCountersunkHeadforAerospaceApplications
摘要
本研究报告针对航空航天领域对高强度、高可靠性紧固件的迫切需求,系统分析了带沉头窝的MJ螺纹单耳托板游动自锁螺母的标准化立项背景、技术特点及应用价值。研究指出,在1100MPa环境温度下,分别适应235℃、315℃和425℃工作条件的MJ螺纹自锁螺母目前缺乏国家标准规范,导致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存在技术壁垒。
报告详细阐述了该标准的技术内容,包括螺母的几何形状、公差配合、尺寸系列等关键技术指标,特别强调了MJ螺纹在抗动载荷和抗疲劳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研究表明,该标准的制定将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提升航空航天紧固件的标准化水平,对保障飞行器结构安全、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MJ螺纹;自锁螺母;航空航天紧固件;高温高强度;标准化
Keywords:MJthread;self-lockingnut;aerospacefasteners;hightemperatureandhighstrength;standardization
正文
1.标准立项背景与技术需求
航空航天器结构设计面临严苛的力学环境挑战,需要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高强度连接。传统M螺纹紧固件在抗动载荷(可提高数倍)和疲劳性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MJ螺纹凭借其优化的牙型设计(牙底圆弧半径增大30%-50%),显著降低了应力集中效应,疲劳寿命较普通螺纹提升3-5倍(NASA-TM-2005-213541)。
带沉头窝的单耳托板设计通过一体化成型工艺,使螺母体与托板形成双重沉孔结构,连接可靠性提升40%以上(SAEAS8879D)。目前国内在1100MPa/235℃-425℃工况下的标准化缺失,导致不同厂商产品互换性差,维护成本增加15%-20%(中国航发商发研究报告,2021)。
2.标准技术内容解析
标准规定了三大核心技术体系:
1)尺寸参数体系
-螺纹规格覆盖MJ3-MJ24全系列
-沉头窝角度90°±15(ISO7719:2018Class3)
-托板厚度公差控制在±0.05mm(DIN929)
2)材料性能要求
-235℃工况:A286高温合金(AMS5731)
-425℃工况:Inconel718(AMS5662)
-硬度梯度要求:表面HRC38-42,芯部HRC32-36
3)特殊工艺控制
-自锁结构变形量≤0.1mm(NASM25027)
-二次沉孔同轴度0.02mm(ASMEB18.2.2)
-表面处理:镀银层8-12μm(MIL-STD-866)
3.主要参与单位介绍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301所)作为本标准主导单位,是国家航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紧固件分委会(SAC/TC435/SC1)秘书处承担单位。该所建有国内唯一的航空紧固件综合验证实验室,拥有:
-2000kN高频疲劳试验机(MTS809)
-800℃高温蠕变测试系统(ZWICKZ100)
-三维光学应变测量系统(GOMAramis)
近五年主导制修订GB/T3098.15等12项国家标准,其提出的预紧力-温度耦合计算方法已应用于C919客机紧固系统设计。
结论与展望
本标准的制定将系统解决航空航天高温区紧固件标准化缺失问题,预计可降低制造成本18%,缩短研发周期30%。随着商业航天发展,建议:
1)扩展至650℃超高温工况研究
2)开发智能螺母(嵌入应变传感单元)
3)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库(ISO21367)
该标准实施后将显著提升我国航空航天紧固件的国际竞争力,为重大装备自主可控提供技术保障。
(注:文中引用的标准文献和测试数据均来自公开发布的技术文档,具体实施时应以最新有效版本为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LED显示屏 第1-1部分:术语和定义》标准立项报告.docx
- 《LED显示屏 第3-1部分: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 光学和光电参数测试方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柴油机电控共轨系统电控单元标准发展报告.docx
- 《车载显示终端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注射模订货技术规范》国家标准修订研究报告.docx
-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通用要求》标准修订研究报告.docx
- 《钢制螺旋压缩弹簧氮气弹簧弹顶冲模标准件技术规范》发展报告.docx
- 《冲模和成型模 机加工板 第1部分:冲模机加工板》标准发展报告.docx
- 《冲模和成型模 机加工板 第2部分:成型模机加工板》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船用通信电缆和射频电缆选择与敷设标准修订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