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我们需要学习的18个文言虚词(二)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藍。(《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3.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1.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2.给,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3.比,和……比较。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连词,可译为“和、跟、同”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1.给予,授予。
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2.结交,亲附。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庞煖易与耳。(《史记·燕召公世家》)
4.参加,参与。
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它”。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可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大概”。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处所、地方)(《陈涉世家》)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1.有“做”“作为”“当成”“成为”等意思。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作为)(《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为宫。(当成)(《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1.表被动,有时跟“所”字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可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向。
如姬为公子泣。(《魏公子列传》)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