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真题试卷(含答案).docxVIP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真题试卷(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真题试卷

题号

总分

评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生态瓶中的小鱼、水草等生物与空气、水等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叫作。

2.用铝箔这样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后,容易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在水中受到的增大了。

3.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能源等多种资源。

4.铜、铁、木头三种材料最适合用来作锅柄的是。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上填涂,每题2分,共20分)

5.生长在西伯利亚的红嘴鸥迁徙到昆明是为了觅食、过冬。()

6.大雨过后路边会看到一些蚯蚓,是因为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

7.通过测试独木舟模型,发现独木舟的优点是装载量大、不会侧翻。()

8.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主要是为了美观。()

9.测试竹筏载重量时,当放上第5个螺母竹筏浸人水中了,说明它的载重量是4个螺母。()

10.模拟温室效应实验时,一支温度计装人密封袋内,放置在阳光下;另一支直接放置在室内,这样才能满足对比实验的要求。()

11.大气污染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

12.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水温会一直上升。()

13.在寒冷的冬天,车内吹着暖风,这时车窗的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14.在不锈钢杯和塑料杯中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最先烫手的是不锈钢杯。()

三、选择题(在正确答案的选项上填涂,每题2分,共20分)

15.李华把6颗绿豆种子分成两组:1组种子放在常温处,保持湿润;2组种子放在低温处,保持温润。他研究的问题是种子发芽是否必须要有()。

A.土壤 B.适宜的温度 C.一定的水分

16.羊在寒冷的季节来临时,为了生存和繁殖,它会有()行为。

A.换毛 B.迁徙 C.冬眠

17.下列几种船中稳定性最好的是()。

A.独木舟

B.双体船

C.帆船

18.能控制模型小船行驶方向的装置是()。

A.船帆 B.电动机 C.船舵

19.王文用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纸制作了一个底面边长为6厘米、高3厘米的船,载重量为18个垫圈。他又将船改为底面边长为8厘米、高2厘米,测试载重量时,最有可能是()个垫圈。

A.18 B.12 C.24

20.我们来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有()。

A.植物、饮食、空气

B.饮食、空气、适宜的温度

C.植物、空气、适宜的温度

21.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①塑料

②石油

③天然气

④太阳能

⑤纸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22.用相同的烧杯装相同量的水,下列环境中水蒸发最快的是()。

A. B. C.

23.在烧杯底部一侧给水加热,能正确表示热的传递方式的是()。

A. B. C.

24.把冷藏的牛奶放人70℃的热水中,过一会儿,我们会发现()。

A.牛奶温度不变

B.热水温度不变

C.牛奶和热水的温度差不多

四、材料分析题(每空2分,共10分)

滇池,又名”昆明湖”,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有着”高原明珠”的美誉。上世纪五十年代,滇池湖水清澈,鱼虾成群,谁来了都会竖一个大拇指夸奖。尤其是水质,不但可以直接饮用,还能用来洗莱做饭。从六十年代开始,滇池变了,湖里不断冒出大片的绿藻,湖水逐渐浑浊不堪。九十年代,滇池直接变成“臭水沟”,湖面已经被藻膜覆盖,湖水变成浓绿色,鱼虾也在不断死亡。经过多年治理,初见成效,很多开发区已经被紧急叫停,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也相继投入,减污清淤双管齐下,让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自2018年上升为I√类水质后,巳连续5年保持全湖水质Ⅳ类,并在今年1至2月达到皿类。与此同时,滇池生物多样性恢复明显,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到303种,鸟类从89种增加到175种,现有鱼类26种,土著鱼类恢复到6种。

25.绿藻的出现,使滇池()。

A.水质变好 B.水质正常 C.水质变差

26.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

A.工业、农业、生活污染

B.生物多样性

C.乱丢的垃圾

27.解决垃圾问题,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玻璃、金属、纸和塑料这四类属于()垃圾。

A.可回收 B.有害 C.其他

28.据估计,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进人海洋,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塑战速决”,下列做法中符合今年的主题,并值得提倡的有()。

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9.保护家乡水域,你的建议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式思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考试资料,一手资源,亲自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