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pptVIP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战时民营新闻事业在内地的发展 (5)武汉:抗战宣传的第二个中心1937年11月后,武汉成为中国抗日的军事、政治中心。大批民营报刊迁至武汉,使武汉成为国统区第二个抗日新闻宣传中心。邹韬奋主办的《抗战》三日刊自12月16日起迁至汉口出版,至1938年7月7日与《全民》月刊合并,改名《全民抗战》继续出版。1938年9月,范长江以“青记”骨干为基础,在汉口筹办合作社性质的通讯社——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同年10月20日在长沙正式建社并对外发稿,11月在桂林成立总社。第28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战时民营新闻事业在内地的发展 (6)重庆:抗战宣传的第三个中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重庆成为国统区第三个抗日新闻宣传的中心,鼎盛时仅日报就达22家。南京的《新民报》、上海的《时事新报》、天津的《大公报》、《益世报》,北平的《世界日报》等都迁渝出版。《全民抗战》自10月15日起改为5日刊在重庆出版。后改为周刊。1941年2月22日出至第157期被封。还有原有的日报有《新蜀报》、《西南日报》、《商务日报》、《国民公报》等。第29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战时民营新闻事业在内地的发展 (7)其他地区的抗战宣传活动广西桂林也成为内迁报刊的聚集地,有“文化城”之称。比较重要的抗日民主报刊有:《救亡日报》、《国民公论》、《力报》、《大公报》等。比较重要的通讯社有:国际新闻社(“国新社”)、中央通讯社桂林分社、西南新闻社、战时新闻社和中国工商新闻社等。第30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战后民营新闻事业:繁荣、受挫与分化 (1)概述抗战胜利之初,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口头上给予人民以言论、出版的自由权利,加之东北、华北、华中、华南以及台湾等大片国土的光复,使民营新闻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进步人士和民主党派的报刊纷纷创刊或迁回原地复刊。资产阶级商业性报刊在抗战胜利之初也有较大的发展。战前设在上海、北平、天津、南京等大城市的一批著名商业性大报,在抗战胜利后不仅迁回原地出版,还在内地继续出版分版,力谋事业上的发展。第31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战后民营新闻事业:繁荣、受挫与分化 (2)“拒检运动”等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国统区新闻界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争取新闻自由的浪潮。1945年8、9月间发生的“拒检运动”是当时声势最大的一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第32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战后民营新闻事业:繁荣、受挫与分化 (3)民营新闻事业的受挫与分化1946年后,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的决心已定,因而对国统区民营新闻事业的新闻统制进一步强化。1947年后,国民党当局对新闻事业的迫害活动变本加厉。新民报被查封第33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战后民营新闻事业:繁荣、受挫与分化 (4)宣传“第三条道路”报刊的出现与受挫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是一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道路。1947年2月国共合作破裂后,《观察》、《大公报》等报刊发表了不少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文章,将“第三条道路”运动推向高潮。《观察》周刊,1946年9月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1945年11月至1946年4月在重庆出版的《客观》周刊,储安平创办并任主编。对于鼓吹“第三条道路”的宣传活动,濒临崩溃边缘的国民党当局也采取法西斯高压政策,大肆迫害与摧残。第34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外国记者对中国社会的客观报道及其积极作用 (1)概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不少同情中国人民及其革命斗争的外国新闻工作者陆续来到中国。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本着真实、客观、公正的立场,报道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斗争,揭露中国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这些客观报道,不仅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理解与友谊,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其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节外国人在华新闻活动的新动向

第35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外国记者对中国社会的客观报道及其积极作用 (2)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与《西行漫记》斯诺1928年夏来华,1941年返美,写

文档评论(0)

xiaoyao20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