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歌中的忧患意识及思想根源.docVIP

论杜甫诗歌中的忧患意识及思想根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X大学

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论杜甫诗歌中的忧患意识及思想根源

学校: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作者:

完成日期:2014年月日

PAGE

PAGE1

目录

摘要……………………2

引言……………………2

一、忧患一生…………………3

二、思想渊源……………………7

三、结语…………………10

参考文献……………11

PAGE

PAGE3

民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根本性对立。基于上述的生活实践和思想倾向,杜甫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也达到了他以前的诗人所不曾达到的高度。这就使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人民性。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是杜甫诗歌人们性的第一特性。杜甫始终关切人民,只要一息尚存,他总希望看到人民过好日子。所以他说:“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因此他的诗不仅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而且大胆地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要求。在“三吏”、“三别”中,他反映出广大人民在残酷的兵役下所遭受的痛楚。有已过兵役年龄的垂暮老汉,也有不及兵身年龄的少男,甚至连根本没有服兵役义务的老妇也被捉去。《羌村》第三首也说到“儿童尽东征”,可见兵役的繁重与残酷。

(一)厌恶战争,向往和平,关心农民是杜甫忧民思想的

主要方面。?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洗兵行》。连年战争,边界笛声幽咽凄凉,士兵草木皆兵,心中充满了恐惧的厌恶。诗人这是警示人们:征役之苦,烽火之灾,劝君莫忘。提醒人们战争之后不能忘记战争之苦,要守住和平。对于农业,诗人提倡重视农业,及时耕种,遵守传统的“牛得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蚕谷行》)的封建农业主张。同时又寄时代以“安得壮士挽长河,洗尽兵甲长不用”(《洗兵行》)的梦想。诗人无论是说战争,还是讲农事都饱含了真挚的情感。“情”是杜诗的灵魂。他在《夏夜叹》因苦热而“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而《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贪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更是以朴实的语言流露真实情感。吴郎是杜甫的亲戚,他借杜瀼西草堂寄居,故有此诗。恤贫之心溢于言表。清人黄生认为:“杜公关心民物,忧乐无方,真境相对,真情相处,盖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岂有他人快乐是一副肚肠,作一种说话;愁闷是一副肚肠,又作一种说话耶!总之,他人无所不假,杜公无所不真耳。人假,故其诗亦假。人真,故其诗亦真。”(《杜诗说》)不错,杜诗的真与他的为人及关心民物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他把人民的痛苦看成是自身的痛苦,使自己的一切情感,无论是同情还是愤怒都自然而真切的流露出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痛恨,一句痛惜使他的人道主义情感完全流露出来。?

(二)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不仅表现对人民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赤子的忧虑。?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地区漫延到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诗人与祸乱相始终。国破家亡,流离转徙,白骨平原,茺烟蔓草,残酷的现实及痛苦的煎熬使诗人的写作题材更为广泛,观察反映问题更为深刻。“焉得一万人,疾趋塞芦子。”(《塞芦子》),“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塞芦子》)身陷贼营,心忧天下,担心军身。在这种极端忧虑和悲愤下竟致愤怒成疾,头发全白,“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北征》)恐怕屈原的“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就是杜甫精神的确切写照??

他一面鼓励前线将士奋勇作战,动员后方人民同赴国难.“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一面揭露兵役的黑暗,?“眼枯即冗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另外在军事上他反对大量向回纥借兵.事实上,不久之后仆固怀思引回纥叶蕃入寇之事也证实了杜甫建议的正确性.唐后期不断受到回纥干扰,一想到?“戍马关山上”诗人便不觉?“凭轩涕泗流”了.?

杜甫关心政治,参与政治并没能使他成为具有文武才能的将相,相反却使他更深入生活,接近人民,体察苦难,用一篇篇爱国主义诗篇来反映他的忧

文档评论(0)

135****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