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个接一个试讲稿
还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找工作的压力像块大石头压在心头,尤其是我学的师范专业,想进个好学校,试讲这关简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那段时间,几乎天天都在跟“试讲稿”打交道,真是一个接一个,改了又改,练了又练,现在想起来,那段日子虽然苦,但也确实成长了不少。
最开始准备试讲稿,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次接到试讲通知,是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招聘,给的题目是《桂林山水》。拿到题目的时候,我脑子一片空白,心想“桂林山水甲天下”谁不知道啊,但怎么讲才能出彩呢?我赶紧翻出大学时的教材教法笔记,又上网搜了好多名师的公开课视频,东拼西凑,总算捣鼓出一份初稿。那份稿子写得密密麻麻,从作者介绍到时代背景,再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恨不得把所有知识点都塞进去。写完自己还挺得意,觉得内容充实。结果呢,对着镜子一演练,糟了,光是把稿子念完就用了快30分钟,超时不说,自己听着都觉得干巴巴的,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你说,这样的试讲稿拿去给评委看,能过关才怪呢。
那次之后,我才明白,试讲稿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堆砌,更不是越长越好。关键是要抓住重点,思路清晰,还要能体现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的引导。于是,我开始了“一个接一个”打磨试讲稿的征程。通常是这样,接到一个试讲题目,我会先自己静下心来把课文仔仔细细读几遍,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就凭着自己的理解去感受文本,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对什么感兴趣,我会有哪些疑问。然后,我再去看教参,看别人的教学设计,这时候就不是全盘接受了,而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借鉴,哪些地方可以用,哪些地方不合适,哪些地方我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比如,后来又有一次试讲,题目是《背影》。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追求面面俱到。我把重点放在了父亲那个“蹒跚的背影”上,怎么通过对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神态描写,让学生体会到深沉的父爱。我在试讲稿里设计了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品读,还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情景模拟,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我”,当时会是什么心情。稿子改出来,比第一份精炼了很多,但内容却更有深度了。我记得为了这个“背影”的细节分析,我前前后后改了四五遍,每一次修改,都感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更深了一层。有时候半夜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在琢磨哪个问题设计得更好,哪个过渡句更自然。
你可能会问,准备这么多试讲稿,难道不会搞混吗?说实话,一开始还真有点。比如刚准备完文言文的试讲稿,马上又来一个现代诗,风格、教法都不一样,确实需要快速切换。但“一个接一个”地练下来,我反而摸索出了一些门道。我会给每一份试讲稿都做一个简单的“档案”,比如这篇课文的核心情感是什么,最适合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可能会在哪里卡壳,我准备怎么引导。这样一来,虽然稿子多,但每一份的特点和重点都很清晰,反而不容易混了。而且,讲得多了,有些通用的教学技巧,比如怎么导入、怎么过渡、怎么总结,也就慢慢熟练了,就像开车一样,一开始手忙脚乱,开多了就成了本能。
那段时间,我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准备试讲稿上。图书馆、自习室、甚至家里的客厅,都成了我的“临时讲台”。我会把试讲稿打印出来,反复朗读,然后脱稿练习,有时候还会请同学或家人当“学生”,听我讲,给我提意见。记得有一次,我妹妹听我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听完她就说:“姐姐,你讲百草园的时候,我好像真的看到了那些好玩的东西,但是讲到三味书屋,我就有点走神了。”她这句话点醒了我,说明我在三味书屋那段的讲解可能太枯燥了,没有找到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点。于是我赶紧回去修改,在三味书屋的部分加入了一些关于鲁迅小时候学习生活的小故事,还有对“早”字来历的探究,果然效果好多了。你看,有时候旁观者清,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对完善试讲稿太重要了。
“一个接一个”的试讲稿,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积累,更是质量上的提升和经验上的沉淀。每一次写完一份新的试讲稿,我都会把它和之前的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哪些地方进步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比如,我发现自己一开始特别喜欢在讲台上“一言堂”,生怕讲漏了什么,后来慢慢学会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试讲稿里的“互动环节”也从最初的一两个,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自然。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辛辛苦苦准备了好几天的试讲稿,结果因为紧张,在真正试讲的时候忘了词,或者时间没控制好,那种挫败感真的挺难受的。有一次,我因为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方式和评委老师有了不同意见,当场被指出,脸刷地一下就红了,下来之后特别沮丧,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当老师。但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些“一个接一个”的小挫折,不也是准备“试讲稿”过程中的一部分吗?它们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的不足,逼着我去学习,去反思,去成长。
现在,虽然我已经顺利入职,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疯狂地准备“一个接一个”的试讲稿了,但那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