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精读教学设计.docxVIP

《老山界》精读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山界》精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2.结合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请你朗读《七律·长征》,说说这首诗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预设:这首诗以精练之笔高度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以及战胜的种种艰难险阻,赞美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过渡:毛主席在这首诗歌中提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这“五岭”就是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越城岭的土名就是“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那座高高的老山界,看看它是怎样被红军战士当作“细浪”征服的。

设计意图: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以此导入,可以将学生带入本课所展示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产生共鸣。

二、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生于江苏无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的领导人。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2.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主力八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军多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会师,行程达二万五千里。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3.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

播放课文朗读,听读课文,注意读音,并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预设: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翻越了高耸、陡峭、险峻的老山界。

(2)字词正音

骨碌(gū?lu)??酣(hān)然入梦??蜷(quán)起来??

缀(zhuì)着??咀嚼(jǔ?jué)??不可捉摸(mō)??澎湃(pài)

(3)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和资料,说说老山界是一座怎样的山?

资料链接:

老山界为五岭之越城岭山脉的中段分支,在广西北部,南北坡长21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山地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其主峰是猫儿山,海拔2141米,是五岭第一高峰。这里山势连绵,峰峦重叠,悬崖峭壁高耸入云,触目惊心。遍山林深叶茂,河谷幽深,人迹罕至。只有悬崖绝壁间的羊肠小径可走。小径如同一条细长的带子,忽而伸向山顶,忽而坠入峡谷。“瞬间有四季,几步不同天”,是人们对老山界的形象描述。

明确:高大陡峭、崎岖险峻、气候恶劣、人迹罕至。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本,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活动

(一)活动任务一

1.发布任务

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叙事的,找出叙事线索。

2.活动安排

(1)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红军翻山的路线图。

(2)观察路线图,寻找关键信息,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叙事的,找出叙事线索。

(3)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分享阅读成果,形成小组结论。

(4)小组派代表展示路线图,分享小组结论,教师相机引导、总结、归纳。

3.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

(红军翻山路线图)

通过观察路线图,我们找到的关键信息有:翻越老山界共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是连夜翻山;明确交代了不同时间所到达的地点;翻山的过程很艰苦。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是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顺序叙事的。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将翻山的整个过程叙述得十分清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作者是怎样叙事的”为主问题,让学生画红军翻山的路线图,旨在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线索,梳理翻山经过,掌握文章的叙事内容,并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任务二

过渡:课文最后一段写到“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究竟有多难走呢?翻过这座山的红军具备怎样的精神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探究吧!

1.发布任务

红军翻越老山界都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2.活动安排

(1)细读课文,找出红军翻山“难”在哪些方面,按照句式表达

文档评论(0)

丁大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