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美丽乡村容不下鸡鸭鹅?
“村中不闻鸡鸣,池塘不见鸭鹅”;主干路两侧反复割草、干净
整洁,但村内的背街小巷脏乱差;过度拔高治理标准……近期,《半
月谈》报道一些地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走偏现
象,引发关注。
村容村貌改善,带来人居环境舒适度提升,回应了广大农民的殷
切期盼,这本是一件好事。一些地方好事没办好,问题出在哪儿?
相关报道中有村民说:“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这一“灵
魂拷问”,直指一些地方相关举措脱离生产生活实际,对于畜禽
养殖污染等问题采取了“一刀切”的简单处理方式。要想生活宜
居,还需村民来议。不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甚至无视农民意愿和
生产生活习惯,好事也不可能办好。
应当看到,一些走偏现象,背后还有相关考核要求“不接地气”
的因素。比如,村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垃圾分类标准就
向大城市看齐;实行“月评比、周排序、日通报”,让人居环境整治
成为“躺在表格里的数字”。类似不从实际情况出发,搞表面文章、
形式主义的做法,不仅影响了整治的成效,还可能加重基层负担、
滋生微腐败等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是关键。有的基层干部出去考察,
看到别的地方环境整治标准很高,就想照搬照学,殊不知如果没有考
虑村情民情实际,治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花了大价钱却不见成
1
果。就拿中西部户厕改造来说,旱厕要不要留,水冲厕所采用哪种技
术模式,既关乎使用体验,也涉及改造和后续维护成本等,都需要统
筹考量。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整治人居环境必须因地制
宜、实事求是,使标准在满足村民需求的基础上,适应当地经济
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乡村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
愁”,这一隽永画面中,蕴含着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殷切期许。现实
中,不少乡村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在美丽山水田园间找到了发展产业
的致富渠道。因地制宜,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扎
扎实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才能不断增强乡亲们的获得感、幸
福感和安全感。(via人民日报评论)
2
美丽乡村岂能“鸡犬不闻”
“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半月谈记者近期走访发现,一些
地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走偏现象,有的“村中
不闻鸡鸣,池塘不见鸭鹅”,有的“主路反复割草,小巷藏污纳垢”。
如此作为,到底是整治,还是添乱?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是为了建设美丽乡村,那它应该
是什么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早就给我们打了样——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幅
“井然有序、良田沃壤、鸡鸣犬吠”的景象,虽是诗人的浪漫想象,
但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农村图景,不妨把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
考标准”。
既有标准,应努力向之靠拢,为何有的地方走了样,把农村环境
弄得“鸡犬不闻”“一潭死水”?这恐怕还是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这对孪生兄弟有关。
一是重表轻里,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成“面子工程”。对
无关紧要的地方层层加码,对该重视的地方视而不见。比如,在
领导调研常走的线路上,既不能有高度不一的杂草,也不能有散养的
鸡鸭鹅。而领导看不到的地方,如村内的背街小巷,那就管不了这么
多了。一切以应付领导为主,整治岂能不乱?
二是脱离实际,用僵化的行政指令代替科学的规划治理。这
常见于“宁愿百姓有怨言,也不能挨领导批评”的官僚作派,用“吓
3
唬式”“惩戒式”手段推进工作。比如为解决禽畜养殖污染等问题,
用停发村级养老金来“吓唬”村民;有的想以罚代管,对蹲地用餐、
窗台摆放杂物、被子未叠放等村民的内务事指手画脚、进行小额罚款。
这些“既不合理,更不合法”的荒唐行为,恐怕也与官僚主义作
风脱不了关系。
无论是形式主义作祟,还是官僚主义作威,基层若有如此政治生
态,乡村环境生态又能好到哪里去?说到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秀场,也不是小微权力的
“游乐场”。
对此,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是重中之重。在思想上,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以人为本”,既要体现乡村建设为
农民而建,把农民满意作为衡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