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Bovineinfectiousrhinotracheitis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概念是由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上呼吸道和气管粘膜发炎,呼吸困难,流鼻汁等症状;还可引起生殖道感染,结膜炎,脑膜脑炎,流产,乳房炎等多种病型本病于1955年首发于美国,随后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英格兰、日本等国均有发生,现已广泛分布于全世界1980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牛中发现此病。后来在本地牛群中也查到抗体,并从广西当地牛群中分离到IBRV。据对国内部分省区的血清学普查表明,广西、广东、河南、河北、新疆、山东、四川等地的黑白花奶牛,本地黄牛和水牛中均有感染据报道,从牦牛体内也分离到本病毒本病严重地影响牛的生长发育,并使产奶量和生殖力下降,给各地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又称牛(甲型)疱疹病毒Ⅰ。是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甲、水痘病毒属的成员。本病毒为双股DNA,有囊膜,直径约130~180nm本病毒可于牛肾、肾上腺、胸腺、牛睾丸以及猪、羊、马、兔肾、牛胎肾细胞上生长,并可产生病变,使细胞聚集,出现巨核合胞体。无论在体内或体外被感染细胞经固定后,用苏木紫伊红染色后,均可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与马立克氏病毒、伪狂犬病毒、马鼻肺炎病毒有部分相同的抗原成分流行病学本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牛,尤其是肉牛较多见,奶牛次之肉牛群的发病率有时高达75%,其中以20~60日龄犊牛最为敏感,病死率也较高传染来源是病牛和带毒牛隐性感染牛无症状却散布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腰、荐神经节中的病毒),也是危险传染源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交配传染。人工授精(精液来自受感染公牛),亦可传播此病本病多发于寒冷季节。牛群过分拥挤,密切接触,有助于此病发生症状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有时达20天以上此病可表现多种类型,现介绍部分呼吸型脑膜脑炎型生殖道型眼炎型流产型呼吸型最常见的病型。病初发高热39.5~42℃,极度沉郁,有多量粘液脓性鼻漏,鼻粘膜高度充血,有浅溃疡出现。鼻窦及鼻镜因组织高度发炎而称为“红鼻子”有结膜炎及流泪,因炎性渗出物阻塞而发生呼吸困难及张口呼吸。因鼻粘膜坏死呼气时有臭味。有时可见血染的拉稀大多数病程在10日以上脑膜脑炎型主要发生于犊牛,体温升高达40℃以上,犊牛共济失调,沉郁,随后兴奋,惊厥,口吐白沫,最终倒地,角弓反张,磨牙,四肢划动,病程短促。多归死亡。生殖道型又称传染性脓疱阴户阴道炎或交合疹潜伏期1~3日,发生于公母牛,初期发热,频尿有痛感,阴户联合下流粘液线条,污染附近皮肤,阴道粘膜发红及形成脓疱,大量小脓疱使阴户前庭和阴道壁出现广泛的灰色坏死膜,当擦掉或脱落后遗留发红的破损表皮经2周左右痊愈公畜感染严重的有发热,包皮阴茎上发生脓疱,随即包皮肿胀及水肿。有继发感染时更重。公牛可不表现症状而带毒,从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眼炎型主要是结膜角膜炎。表现结膜充血、水肿,并可形成粒状灰色的坏死膜。角膜轻度混浊,不出现溃疡。眼、鼻流浆液脓性分泌物。很少引起死亡。流产型是由于病毒经血循进入胎膜、胎儿所致。可见头胎怀孕的青年母牛,流产可在怀孕的任何阶段病变脑炎型有非化脓性脑炎病变呼吸道(咽、气管、支气管)粘膜高度发炎,有浅溃疡,其上被覆腐臭粘液脓性渗出物。有成片的化脓性肺炎变化第四胃粘膜发炎及溃疡在病的中期于呼吸道上皮细胞中有核内包涵体流产胎儿肝、脾有局部坏死,有时皮肤有水肿诊断根据临症和流行病学特点及病变可以初诊确诊应做病毒分离,可做牛肾细胞培养。再做中和试验、荧光抗体来鉴定所分离到的病毒ELISA或间接血凝试验,也可用于该病的诊断或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据报道,应用PCR、核酸探针技术检测潜伏的病毒,取得了较好效果防制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检疫,不从有病地区引进牛发病时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等综合性措施,对病牛应及时隔离,最好将其扑杀或依其具体情况逐渐淘汰对未感染的牛只可接种疫苗(弱毒苗、灭活苗和亚单位苗)。但疫苗免疫过的牛,并不能阻止野毒感染,只能起到防御临床发病的效果。所以,最好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将阳性牛检出予以扑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