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宋朝吴文英的词《点绛唇、试灯夜初晴》的原文全文及注释
一、作者介绍
1、生平介绍
吴文英约1200年出生,约1260年去世,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二十岁左右游德清,嘉定十七年(1224年)写有《贺新郎·为德清赵令君赋小垂虹》。绍定五年(1232年),在苏州做南宋名臣吴潜的幕僚,客居苏州近十年。期间与许多下层官吏和江湖诗友交游,也陪同幕主与上层显贵往来,还数次出访淮安。淳祐元年(1241年)秋末冬初,辞去苏州幕僚职务前往杭州。淳祐九年(1249年),客居越州,再次成为吴潜幕客。淳祐末年(1252年)之后,生活越发潦倒,在绍兴、杭州等地辗转。景定元年(1260年),复为越州嗣荣王赵与芮幕客,同年可能去世,一生未任官职,终身布衣。
2、主要作品:吴文英存词三百四十余首,有词集《梦窗甲乙丙丁稿》等。其作品题材多样,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酬酢赠答之作,如《宴清都·饯荣王仲亨还京》《扫花游·赋瑶圃万象皆春堂》等;二是哀时伤世之作,如《惜秋华·重九》《声声慢》等,部分作品表达了对国事的忧念和今昔盛衰之慨;三是忆旧悼亡之作。其代表作还有《莺啼序》《木兰花饯韩似斋赴江东麟幕》《唐多令》《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等。
3、作品对后世影响:吴文英词风独特,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他上承周邦彦而自成一格,词中意象奇特浓密,时空转换跳跃,构成深微幽眇的词境,使事用典冷僻且意蕴独特,语言秾丽,辞藻绵密,深于雕琢。元、明两代,因词坛风尚移易,梦窗词逐渐不受重视。清代词学中兴,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兴起,吴文英地位得到提高。周济将其与辛弃疾、周邦彦、王沂孙并列为两宋词坛四大家之一,还提出“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的学词途径。晚清词学四大家以“黍离麦秀之伤”评论梦窗词,启发后人从社会历史背景和词人身世情感角度赏析其作品。
二、《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
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三、原文逐句解析
1、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起句“卷尽愁云”非单纯写景,而是以“云”喻心绪。愁云被风卷尽,恰似词人强行驱遣郁结,为下文“临夜新梳洗”的素娥(月)腾出清辉。然而“愁”字已埋伏笔,云虽散,愁未散,反因月色澄明而更显孤寂。此句将月亮比作刚刚梳洗完毕的嫦娥,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初晴,月亮皎洁明亮的状态。
2、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暗尘不起”既写雨后街衢之净,因地面湿润,尘土不再飞扬,又暗示记忆中灯市的喧闹被时间过滤,只留下了宁静的画面。“酥润凌波地”中,“凌波”本指女子步态,此处移用于地,将女性身影与湿润石路叠合,虚化为一种温柔的触感符号,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地面的湿润柔软,以及曾经在此处行走的女子的轻盈姿态。
3、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辇路”指帝王车驾所经之路,这里应是临安御街。词人重游故地,“仿佛”二字撕裂了现实与记忆的界限,眼前之景似乎与当年赏灯时重合,但当年的美好往事终究不可追,凸显出一种失落之感,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意味。
4、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情如水”三字将情感液态化,既可以理解为当年的柔情似水,也可暗指时间如水,不可截留,一切美好都随时间流逝。结句“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以私密空间“熏被”与公共记忆“笙歌”并置,词人从热闹的“辇路”退回“小楼”,将未竟的追寻封存在一场春梦中。笙歌既实指灯节乐声,亦虚化为梦境的背景音,营造出一种“醒中之梦,梦中之醒”的朦胧意境,韵味无穷。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持证人
专注文案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本人已有26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文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方案、施工方案等多方面的工作经验欢迎大家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