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浙江省温州市新质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出“宣传语”中的汉字。
宣传语
风无形,它的踪迹却遍布文明长河。它在漫长的人类文明里流转穿梭,刻录在甲骨裂纹里,回荡于诗词歌赋中,沉淀于观天测象的古老器具间,还悄然改变着历史的轨迹。让我们以风为线,拉开历史(1)????(wéi)幕,触摸那些在时光中(2)????(yùn)育着生机与智慧的诗文,让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3)????(ménɡ)发,茁壮生长!
二、诗歌鉴赏
2.同学们以“风”为线索,汇编了一份古诗文整理单,请你一起完成。
?梳理诗句,理解主题
主题
摘录诗文
观景悟情
自然风光
①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A.?
②?,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观波涛壮阔,叹恢宏气势
民俗风情
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关雎》)
见声韵传情,感质朴纯真
④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记艰难追寻,怀执着之心
⑤,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衿》)
望衣影萦梦,发相思之情
文人风骨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
B.
⑦,⑧。(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思相隔之远,抒情谊之深
?阅读古诗,判断主题
画菊[宋]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②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③吹落北风中。
(选自《绝句三百首》)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元兵南下,郑思肖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后孤身隐居苏州。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②不并:不在一起。③何曾:哪曾。
(1)请将①—⑧处诗句补充完整,并从A、B中任选一处,仿照表格中示例填写。
(2)《画菊》中画线句最适合归入以上哪一类主题?请结合诗句内容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
为制作研学展板,小组收集了以下材料,请完成相关任务。
风痕千载镂文明
汉字里的“风”文化
①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风”被写成一只展翅高飞的凤鸟形象。古人认为是神鸟凤凰扇动翅膀带来了风,因此用“凤”表“风”。
②在甲骨卜辞中,有一块非常有名的四方风甲骨。季节更迭间,人们发现风可以轻柔拂面,也可以飞沙走石,可以温暖如春,也可以寒如刀割。于是,人们把不同的风赋予了不同的名称,有小风、大风、骤风、大骤风、延风等。当三千年前的龟甲跨越时空和我们相遇,我们不得不感叹,祖先造字是如此形象。
③战国时期,人们发现风是天地间流动的空气,于是大篆的“风”字下半部分添加了流动的气流表示风的形象,这股风蜿蜒流转如同水流,又似天上的流云,从此风从抽象开始转向具象。文字进入小篆阶段,“风动虫生”的物候观察让人们把风与虫联系在了一起。《说文解字?风部》说:“八风也……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于是“风”字上半部分用凡字表达流动的空气,下半部分用虫字再现虫儿蠕动的样子。用“凡”表声,用“虫”表意,从此“风”从象形字转化为了形声字。从一个风字,让我们看到了先秦自然哲学从具象图腾向自然规律的抽象概括。
④从此,人们按下了与风相关的造字“开关”,一批批与风相关的汉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⑤它们可以表达自然现象。如“飘”字描绘出落叶随风旋舞的逸动之态;“岚”字再现了山间随风飘动的雾气。它们也可以表达哲学隐喻。如“讽”字形容像风一样无形渗透的语言;“疯”字借病字旁表达了思绪如狂风般失控紊乱。
⑥风有情绪,它可以是和风、怒风、暴风;风有温度,春天的风被叫做暖风,夏天的风被叫做清风,秋天的风被叫做凉风,冬天的风被叫做寒风;风还有意境,于是诗词里的扶摇、灵籁、焚轮、奔飙成了与风相关的绝美艺名。而古人赋予风的那份浪漫与诗意,也根植在我们的血液里。
古人的测风智慧
⑦风向如何感知?风速如何测定?数千年前,古人就试图通过观察和记录把握风的规律。从自然观察到仪器测风。
⑧中国古人对风的观测始于自然观察。殷商时期的候风羽在风竿系鸟羽或鸡羽,通过其飘动方向判断风向。这种简易工具后演变为羽毛风向器,即“羽占”,于高平之地立五丈竿,挂八两鸡羽编成的“葆”,观其平直程度测风,成为早期测风的主要手段。
⑨汉唐即出现了用于观测风的仪器。汉武帝建章宫屋顶安装“铜凤凰”,底部设有转枢,遇风转动指示方向。东汉张衡进一步发明“相风铜乌”,南北朝时期改进为轻便的“相风木乌”,广泛用于庭园和车船。唐朝还出现了占风铎,以在竹林中悬挂碎玉片,听其碰撞声判断是否有风。宋元时期,江淮官员使用“占风旗”记录每日风向,并建立观测档案。明清时期,传统的木制“相风乌”仍在水利工程中广泛使用。近代以来,西方的风向风速仪等气象仪器开始进入中国。1880年,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建造了33米高的木塔,顶端装有伯克利风向风速仪。
⑩这些工具的演变,见证了古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哦,香雪》教考衔接铁凝作品试题汇编.docx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名句背诵默写练习(附答案).docx
- 2026年高考语文素材积累之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事迹+颁奖词.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共舞“被定义”,独舞“自定义”.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行有所止,言有所界.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之人民论坛三篇时评,标题都是好模板.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常考话题:坚守(记叙文·议论文·演讲稿)作文升格.docx
- 2026年中考作文备考之高分范文5篇.docx
-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