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MBTI人格测试热背后:
青年心态与社会结构调适
王水雄
MBTI及其热潮的初步定位心理学家译介、研究、检验和修订,最初主要应用于
高校教学科研、企业团队管理、员工人格测试等领域。
MBTI(全称为“Myers-BriggsTypeIndicator”),MBTI在网络中引起我国青少年尤其是职场青年的广泛
即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系美国作家迈尔斯及其关注,是在2022年冬季奥运会期间,特别是在谷爱凌
母亲布里格斯基于心理学大师荣格的理论提出的性格测接受采访时提及自己是INTJ型人格之后。至2023年3
量表,可以说是当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人格类型测月,MBTI在中国的受众覆盖率达到了10%,且该数据
试工具。它的基础理论来自荣格1921年出版的《心理仍在增长中。一方面,不少青年通过它来锚定自身人格、
类型》一书。在该书中,荣格区分了两种态度类型:外解答心理困惑,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市场乃
倾型(Extraverted,E)和内倾型(Introverted,I),至更广泛的社会力量也抓住了这一机会,越来越多的博
指称的是对客体的兴趣取向或力比多运动(力比多运动主、小编、播主以之为基础进行社会交往乃至再创作。
是荣格站在弗洛伊德理论的角度来看的人的内在动力特如此一来,也就形成了越来越庞大的网络趣缘群体,或
征;外在来看,它会表现为对客体的兴趣取向)的差异;曰“MBTI圈”。有人甚至称MBTI为年轻人的“社交
还区分了四种心理机能:思考(Thinking,T)、共情货币”“社交名片”⑤。
①
(Feeling,F)、感知(Sensation,S)、直觉(Intuition,
N),用来指称个人面对客体和主体、意识和无意识时的MBTI与其他青年亚文化的相似之处
应对调适方式,或者说是人类主要的理性及非理性功能
机制。此外,荣格在论述中把体验(Perception)和决断将青年热衷MBTI作为一种亚文化来看待时,会发
②
(Judgement)列为个体生命行为的两大基本方面。根现它与其他诸多青年亚文化有不少相似之处。
据荣格的研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提出,可以基于如下一是具有鲜明的、能满足至少是部分青年群体特定
四维八极来判断人格:(1)注意力指向维度:外倾(E)—需求的共性。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在学习、
内倾(I);(2)接受信息方式维度:感知(S)—直觉(N);(3)工作、生活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苦恼。当然,面
得出结论方法维度:思考(T)—共情(F);(4)生活态度对未来人生的多种可能,青年也有着极大的探究兴趣。
取向维度:决断(J)—体验(P)。并可将其排列组合出16于是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诸如占星术、算八卦、批八
种基本人格类型,用量表来加以测量。③MBTI自1942字等类似“算命”的系统也通过新形式接近青年网友。
年左右创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检验和测量量表的版本这类系统尽管偏于“玄学”而较少科学性,其带有的“预
充实更新(不同版本用从A到Z的字母标识,目前国测属性”“预言功能”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和满足年
内常用的为MBTI-M版本;2001年,在专家的努力下轻人的心理需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MBTI也是一种“玄
MBTI-Q量表诞生④,更多的子维度被加入进来),已被学”,而是要强调它具备一定的“预测属性”“预言功能”,
许多大型公司用来为人职匹配、人员评估选拔、职业生能够较好满足时下青年群体的共性需求。
涯规划提供依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网络环境下认知激进化风险评估.pdf
- 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积极事件显著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来自微信朋友圈分享的证据.pdf
- 网络亚文化传播下“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引导.pdf
- 网络亚文化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构成的现实挑战及消解策略.pdf
- 网络亚文化社群壁垒生成逻辑——基于贴吧互动行为的考察.pdf
- 网络亚文化失范与新媒体文艺评论网络暴力.pdf
- 新阶段消极网络亚文化治理的复杂性论析.pdf
- 用户跨社交媒体信息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pdf
- 用户使用MBTI人格标签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pdf
- 作为舶来品的网络青年亚文化:鬼畜文化的传播实践与困境.pdf
- MBTI视角下中学生化学学习的人格因素研究.pdf
- 标签与反规训:对网络流行语“E人”“I人”的批判性话语分析.pdf
- 赤裸的人格:青年MBTI社交背后的交往异化.pdf
- 从“饭圈”乱象看中国青年网络社群的建构和行为逻辑——以“CP粉”群体社交平台互动为例.pdf
- 当代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网络表征与未来路向——以微博、抖音、“B站”网络社交平台为例.pdf
- 当代青年社会交往的伪合群现象的审思.pdf
- 当人力资源管理遇到MBTI.pdf
-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小红书MBTI迷因的传播与刻板印象困境分析.pdf
- 近三十年中国网络青年亚文化变迁研究.pdf
- 媒介化社会中现实焦虑的虚拟表征——基于MBTI的思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