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习作指导:《妈妈的“手”的故事》解析及写作指导.docxVIP

四年级习作指导:《妈妈的“手”的故事》解析及写作指导.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年级习作指导:《妈妈的“手”的故事》解析及写作指导

原题回放

四年级作文题目:《妈妈的“手”的故事》。要求围绕“亲情”主题展开,字数300-400字。内容需包含:

描写妈妈手的样子(如粗糙、有茧子、温暖等);

具体写妈妈用手为“我”做的事情(如织毛衣、做饭、帮我系红领巾、辅导作业等);

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对妈妈辛苦付出的理解和对妈妈的爱。

题目解析

概念界定

“妈妈的手”是文章的核心意象,不仅指生理上的手,更象征着母爱、辛劳与奉献。题目要求通过“手”这一具体载体,展现亲情主题,属于“以小见大”的记叙文写作,需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触摸的细节。

现象原因

现代家庭中,孩子往往习惯接受父母的付出,却较少关注细节中的爱意。题目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妈妈的手为何粗糙?手上的茧子从何而来?这些细节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操劳,通过写作学会感恩与共情。

行动做法

调动感官观察:用眼睛看(纹路、疤痕)、用手摸(温度、触感)、用心想(手的功能与故事);

精选典型事例:选择1-2件最打动自己的事(如深夜缝补衣服、雨天撑伞时手被淋湿),避免罗列事件;

情感升华:结尾将“手”与“爱”关联,如“妈妈的手虽不漂亮,却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手”。

标题举例

《妈妈的手,我的暖》

《那双会“变魔术”的手》

《粗糙的手,柔软的心》

《我家有双“万能手”》

《手心里的时光故事》

论据素材

“手的样子”细节素材

视觉:手背有浅褐色的斑点,指关节突出,指甲盖边缘有些许裂痕;

触觉:摸起来像砂纸,掌心有硬硬的茧子(炒菜握锅铲磨的、织毛衣勾针磨的);

对比:小时候觉得妈妈的手像棉花糖,现在却像老树皮,但握起来依然有力。

“用手做事”典型事例

日常照顾:清晨用冷水洗菜时手冻得发红,却坚持每天变着花样做早餐;

学习陪伴:深夜帮我改作业,笔尖在纸上沙沙响,手指因握笔太久而微微颤抖;

特殊时刻:我发烧时,用粗糙的手掌一遍遍抚摸我的额头,直到体温降下来。

情感表达金句

“妈妈的手像春天的阳光,总能把我的心晒得暖洋洋。”

“那双手补过我的袜子,系过我的鞋带,现在又在为我的未来编织希望。”

“我多想变成一瓶护手霜,轻轻抚平妈妈手上的每一道纹路。”

佳作展示

范文:《妈妈的“魔术手”》

妈妈有一双特别的手。它不像电视里阿姨的手那样光滑,反而有点粗糙,指腹上还有几个硬硬的茧子。我问妈妈:“你的手怎么像老树皮呀?”妈妈总是笑着说:“这是‘魔术手’呀,能变出你喜欢的东西!”

去年冬天,我的手套破了个洞,寒风直往袖子里钻。晚上我睡熟后,妈妈坐在台灯下帮我补手套。她的左手捏着毛线针,右手绕着彩色毛线,手指在灯光下一跳一跳,像两只忙碌的小松鼠。我偷偷看到,她的右手食指被针扎了一下,冒出一颗小红点,可她只是把手指放进嘴里吮了吮,又继续织起来。第二天早上,手套上多了一只胖乎乎的小熊,针脚密密的,比新买的还暖和。

现在我终于知道,妈妈的手不是“魔术手”,而是“辛苦手”。这双手为我洗了无数件衣服,炒了无数顿热饭,还在我摔倒时第一个把我扶起。我拉起妈妈的手贴在脸上,虽然有点扎人,却比任何毛毯都温暖。妈妈,等我长大了,换我用双手来温暖您!

逐段分析

第一段(开篇点题):用“老树皮”比喻手的粗糙,引出“魔术手”的悬念,既符合儿童视角,又为下文事例做铺垫。

第二段(细节叙事):通过“补手套”的具体事例,描写妈妈手的动作(捏针、绕线、吮手指)和环境(台灯、深夜),细节真实可感,突出手的“辛劳”。

第三段(情感升华):解开“魔术手”的悬念,用“洗衣服、做饭、扶我”等排比概括妈妈的付出,结尾“贴脸”的动作描写,将情感推向高潮,点明“亲情”主题。

评分展示(满分30分)

内容(10/10):手的特征鲜明,事例具体(补手套),情感表达真挚。

结构(8/8):开篇设悬念→中间叙事→结尾抒情,逻辑清晰,首尾呼应。

语言(7/7):比喻生动(老树皮、小松鼠),动作描写准确(捏、绕、吮),符合四年级学生语言水平。

创新(5/5):用“魔术手”串联全文,角度新颖,避免平铺直叙。

总分:30分

延伸题目

题目示例:《爸爸的“超级肩膀”》

要求:围绕“亲情”,写爸爸肩膀的样子(如宽厚、结实、有汗味),以及用肩膀为“我”做的事(扛行李、当马骑、撑伞时让我躲在肩头),表达对爸爸的感激。

范文举例(150字)

爸爸的肩膀是我的“专属宝座”。小时候我总爱趴在他肩头,听他哼跑调的儿歌,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汗味,比摇篮还舒服。去年春游爬山,我走不动了,爸爸蹲下来让我爬上肩膀。他的肩膀硬硬的,像块大石头,却稳稳地托着我走了一路。下山时我发现,爸爸的衬衫湿了一大片,肩膀被我踩出两个浅浅的印子。原来爸爸的肩膀不是石头,是为我撑起一片天的山。我爱这座“山”,更爱山里藏着的温柔。

解析:通过“肩膀”这一载体,用“专属宝座”“大石头”等比喻,结合“爬山”的具体事例,展现父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材料君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