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走向未来 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向未来》教学设计

临平第五中学王菊萍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通过了解李子柒的故事,能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成功的多元定义,避免盲目追求“网红梦”。

2.道德修养:通过议学活动,明确畅想未来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畅想未来,全面规划有意义的人生,踏上新的征程;鼓励学生基于兴趣与能力,探索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通过李子柒的成长故事,学习面对挫折的积极态度。

3.责任意识:知道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知道面向未来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明确踏上新征程的机遇和挑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全面规划有意义的人生,为未来发展做准备。

教学难点:怎样踏上新征程,培养自己社会责任感,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教学过程:

环节一:畅想未来,青年何为

(一)视频展示:播放李子柒2025春晚的视频,简单介绍她所展示的非遗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其内容的文化深度与美学价值。

(二)深度讨论:李子柒的价值观与青少年引导

过渡:李子柒访谈中曾经说过:“不希望青少年梦想当网红,而应抓住每个机会”。

议学活动:

1.关于畅想未来,李子柒和一位同学的观点发生了冲突...

同学观点:“畅想未来就是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生活。当网红就很好,有钱还轻松。”

李子柒观点:青少年畅想未来不应该盲目追求网红梦,希望能够有正确的价值观,真正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能抓住每一个机会的人。

2.教师引导:引入社会学教授观点,指出“李子柒的成功不可复制,多数人需脚踏实地”,帮助学生理性看待职业选择。

3.小结:如何畅想未来:(1)需要开阔的视野,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相结合;

(2)要激发兴趣,大胆尝试,积极行动,不断地反思自己,全面规划有意义的人生;

(3)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4)不仅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且要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环节二:迎接挑战,青年何畏?

(一)故事呈现: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李子柒说,她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抓住短视频和中国文化崛起的风口,以优质内容建立独特品牌形象。停更期间,她不辞辛劳,外出上百次与非遗文化传承人深入交流,像海绵般吸收民族文化精髓,钻研手艺故事和材料渊源。

结合议学情境,请你思考:时代为李子柒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教师小结:我们生于伟大的祖国,欣逢伟大的新时代。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当前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高度重视,李子柒的作品契合这一趋势,官方认可、媒体支持,让她的回归。

(二)过渡:李子柒成立“非遗工作站”、推动乡村振兴等的实践。

1.互动任务:分组调研一项本地非遗技艺,设计“如何用短视频让传统技艺吸引年轻人”的方案。

2.分小组展示,教师小结:踏上未来新征程,我们应该怎么做?

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3)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环节三:肩负使命,青年何吝?

1.实践延伸:青少年如何规划未来?

优秀的非遗内容自带生命力,只要用心深耕,即便久别也不妨迎来重逢。李子柒的回归再一次证明,文化好故事,无论迟到多久,都能够引发热烈回响。在现代社会,优秀传统文化面临诸多挑战,而青少年是优秀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未来你将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呢?请分享你的想法。以“我的未来不只有流量”为题,撰写短文,结合李子柒的案例反思个人梦想与社会贡献的关系。

小结:青少年可从多方面传承传统文化。一是学习传统技艺,如书法、剪纸。二是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感受节日内涵。在校园中,推广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经典深入人心。同时,利用新媒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理念。日常生活里,尊重传统习俗,以包容和热爱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坚定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文档评论(0)

云淡风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