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场景自带传播基因
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有场景,就自带流量。
场景带来传播流量
品牌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所有认知的总和。
现在品牌之难,就在于它即使有钱也没处花。即使花钱,传播量级也不够。
但是,也有柳暗花明之处。小试场景营销,发现即使是不那么知名的企业,并没有怎么花钱,通过场景营销也能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不错的业绩。
因为场景自带强大的传播基因,或者说场景自带流量。场景营销的认知效率之高,接近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的近乎理想化的整合营销传播(IMC)。
商业的极简结构是企业战略咨询师施炜提出的认知、交易和关系三位一体。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可以纳入上述三位一体的结构中。
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认知一交易一关系一认知这是一个无限循环和扩展的过程。从三大环节的任何一个节点出发,都能够形成循环。
营销始于认知,认知始于传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始于什么?
口碑是认知,品牌是认知,IP(知识产权)是认知,UGC(用户生成内容)是认知,一切传播商业价值的活动都是认知。这是本文讲的重点。
线下渠道是交易,电商是交易,即时零售是交易。一切让用户便利获得产品或服务的方式都是交易。
关系在商业中的价值,就是信任背书。历史形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商业活动获得信任背书,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关系背书有助于降低认知成本。
如果说上述商业结构有一个起点的话,那就是认知。因为有认知,所以有交易;因为有交易,所以建立了关系,包括线上关系、线下关系、社群关系。认知、交易和关系都可以建立在三度空间。
在场景营销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场景是万能的传播素材。甚至可以说,场景有天然的传播基因,场景自带流量。
场景带来的传播流量是多元的。如果说其他品牌理论是专科传播冠军的话,那么以场景为基础的传播则是整合营销传播冠军。在工业时代因过于理想化而难以落地的IMC理论,在移动通信时代好像为场景营销量身定做的理论一样。
5种经典认知传播模式
鉴于场景传播是多元传播的整合,因此我们先梳理一下现有的5种经典认知传播模式(见图1)。
商业认知,一定通过信息传播得以扩散。所以,作为信息载体,媒介的变化是营销认知模式变化的第一性原理。影响营销的单一最大变量,就是媒介的变化。从营销历史看,基于媒介变化的认知模式有5种:
第一,口碑和私域模式一高强度认知模式。农业时代的口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私域流量,都是口碑模式的变种。这种认知模式的表现形式,围绕人际关系展开。基本特点是传播速度慢,但认知强度高,原因在于关系的信任背书。
第二,投流传播模式—高密度认知模式。100多年前,由于无线电的出现,一则广告可以通过无线电(收音机)瞬间传遍全国。于是,围绕大众媒体形成了众多品牌理论。施炜形容它的基本特点是“大喇叭使劲喊”。这是一种低认知强度,但通过大投入可以形成高密度的认知模式。
大众媒体认知模式与目前互联网投流模式,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花钱给流量。差别在于,传统大众媒体是中心化媒体,而互联网媒体是分布式媒体,垄断媒体流量更难。
图15种经典认知传播模式
第三,交互认知模式。华与华提出的超级符号是其典型。在销售终端,高强度和高密度的传播体系把销售场景和产品作为传播媒介,实现认知即交易。
近年来,华与华成为中国最大的营销咨询公司,就在于其他品牌认知模式失效,而互联网化的认知模式不可靠,华与华的终端交互认知模式在已经完成终端覆盖的条件下,非常高效。它的有效之处就是在交易的临门一脚时的交互过程。所以,我称之为交互模式。
超级符号是围绕销售场景的交互,场景营销则是围绕消费场景的交互。
第四,公域流量传播模式一高密度认知模式。当下火出圈的UGC传播模式,就是以公域流量媒体一抖音一为传播载体,以UGC的模仿形成高密度认知。
第五,IMC认知模式。这是唐·舒尔茨提出的营销理论,曾被认为是一种理想化的品牌理论,就是把所有认知模式整合成一套认知模式。
IMC有4个核心观点:1.所有接触点都是传播点;2.信息流是营销最核心的工作;3.用同一个声音说话;4.互动。
策划大师叶茂中根据IMC的观点,总结出了“营销Σ=Σ传播”的观点。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认知,认知大于事实。
场景营销,天然的IMC
当下的营销环境,除IMC外,其他品牌认知模式都遇到障碍。
口碑和私域传播模式,虽然认知强度高,但认知效率太低,在现代社会很难成为主流。
大众传播模式,由于大众媒体失势,不再成为传播主媒介。只有分众仍然相对活跃。
华与华的超级符号,只能锦上添花,适合终端覆盖率高的品牌。
公域传播模式,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花钱的可能没流量,爆款可能没花钱。
快消品一线品牌普遍面临有钱花不出去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个时代再也找不到确定性的主媒介。
我们在此时提出场景营销,并非个人偏好,而是顺应时代而生。因为场景营销的基因,几乎能够与上面5种认知传播模式匹配,相互兼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 1502T 037-2025 湿地植被固碳增汇技术规程.docx VIP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全本版)《纲要》复习题.doc VIP
- 2025年施工员之土建施工专业管理实务通关试题库(有答案).docx VIP
- 新闻稿范文(30篇).docx VIP
- 聚焦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生物学分层作业设计.docx
- 【安利纽崔莱】万能配方.docx VIP
- 基于STM32的智能垃圾桶优化设计与实现.doc VIP
- 麻醉药品基数申请表.docx VIP
- DGTJ08-2381-2021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制糖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