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水工建筑物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任课教师:詹美礼戴文鸿学时:40考试成绩评定:1、笔试70%;2、课堂出勤及练习30%;3、缺课20%者取消参加考试资格。
教学环节:01观看教学录象;04课堂授课;02课外实验;05课外练习;03课程认识实习;06课程设计;07生产实习;08毕业设计。09
课程特点水工建筑物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介绍水工建筑物的基本知识,阐述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基本理论;同时,结合这门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有关设计计算、绘图及科学试验的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一、本课程重点章名1、绪论、2、重力坝3、拱坝4、土石坝5、河岸溢洪道6、隧洞7、水闸8、渡槽。二、所讲的各章内容重点、深度要求等分别说明以下:1、绪论:主要阐明水利枢纽定义、组成及分类,水利工程标准以及本专业课的学习方法。2、重力坝:本章重点是荷载及其组合、抗滑稳定分析、坝体应力计算及基本构造。
荷载及其组合,不仅针对本章而言,对其它水工建筑物均有用处,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抗滑稳定分析中,不仅介绍计算方法与公式,而且要加以分析并要讲解计算公式中各种参数的选用问题。应力分析要讲清孔隙水应力和接触应力的概念,以便讲清楚未考虑扬压力计算的应力和考虑扬压力计算的应力。坝体材料及构造,地基处理这两部分,要交待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限于时间及毕业后工作中学习,所以在讲课时讲清其设计基本原理,简要介绍主要措施。拱坝:本章重点是拱坝布置,应力分析及坝头稳定分析。坝体应力分析中,温度荷载要讲清楚。限于课时,这里主要讲解拱坝的工作原理与重力坝不同之处。
土石坝本章重点是:渗流计算与稳定计算。土料设计也要重视。稳定计算中,要注意那些与土力学课程重复之处,如圆弧法。这部分也可简单地提一下,起到衔接作用。在稳定计算中,还要注意讲清计算条件及计算参数的选用等问题。反滤层的作用,要求及其设计,要讲清楚,以后的水闸一章中就不重复讲。不透水地基上带棱体排水的均质土坝渗流计算、堆石坝及土石混合坝,仅作简单的介绍。
5、河岸溢洪道本章重点是:开敞式正槽溢洪道的泄水槽设计原则以及侧槽式溢流洪道中的侧槽设计。非常溢洪措施,要讲其重要性。至于其型式及结构部分,仅作简要介绍。6、隧道与涵管本章重点为隧道衬砌结构计算。隧洞的线路选择,讲解原则。不要花太多时间。隧洞消能计算,与重力坝消能部分联系起来讲。7、水闸本章重点是,孔口尺寸的确定,消能防冲、闸基渗流,闸室稳定及闸室结构计算。孔口尺寸。主要针对拦河闸讲解。至于进水闸的孔口尺寸确定,仅讲其与拦河闸不同之处。
讲解消能方式时要注意其与水力学课程内容的衔接、重复等问题。地下轮廓线布置,要结合不同地基、水闸的不同要求等讲解。闸室结构计算的重点是底板计算,其次是闸墩。8、渡槽梁式渡槽的重点是:渡槽纵剖面设计,荷载及其组合,稳定计算及槽身结构计算。拱式渡槽重点是:主拱圈轴线的确定及主拱圈结构计算。槽身横剖面结构计算,可对一种形式(如矩形)讲透,其它剖面的计算,仅讲其不同之处。主拱圈轴线及主拱圈结构计算,既要讲清物理概念,又要讲清其必要的数学推导问题。
第1章绪论第一节、水资源与水利建设
一、水资源
1、为什么说水是一种重要资源?
(1)必需品–––生命、工农业生产;
(2)必要介质–––航运交通,水产事业;
(3)重要能源–––可利用,可再生;
(4)必要条件–––改善环境,发展旅游。
2、全球水量分布特点:海洋咸水为主,淡水–––2.5%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1)我国水资源不丰富(人均意义-占全球人均1/4);(2)降水在时间,区域分布上不均衡;(3)我国西部水能资源丰富。
二、水利建设1、悠久的发展史(1)岷江都江堰分洪灌溉工程(泰代––李冰);(2)芍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公元前600年左右;(3)引漳十二渠工程(十二级低坝引水)–––公元前390年左右;(4)四千年前大禹冶水–––黄河大堤。2、新中国水利建设成就(1949––)(1)堤防(整修,兴建)170000KM(2)河道疏竣,整治,海河,淮河––开辟排洪;(3)兴建水库:86000多座(4)灌溉:万亩灌区2500多处;(5)电站装机:3458万KW
1展望2大江,大河防洪达标问题,中小河流尚待根治;3农业受制于自然、地理、气候条件4工业和城市用水迅猛增长,水资源等缺口日益严重;6倡导环境水利。5水能资源已开发量与可开发量的比例尚低;
第二节水利枢纽与水工建筑物第二节水利枢纽与水工建筑物一、基本概念1、水利枢纽–––由几种不同类型与功能的水工建筑物聚合一起组成的建筑物群,以控制水流并便于协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