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喝酒酒驾醉驾发言材料范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违规喝酒酒驾醉驾发言材料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专题聚焦“违规吃喝及酒驾醉驾”问题开展警示教育,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对全体干部职工的一次“健康体检”和“醒脑提醒”。近期,上级通报了多起违规吃喝、酒驾醉驾典型案例,其中既有基层职工,也有部门负责人;既有工作日午间饮酒被查,也有节假日聚餐饮酒后驾车引发事故。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训深刻、发人深省。作为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单位,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关乎队伍形象,必须从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严起来,坚决守牢纪律红线。

先剖析问题,才能找准“病灶”。从近年来内部排查和外部通报的情况看,违规吃喝及酒驾醉驾问题主要呈现三个特征:一是“侥幸心理”作祟。部分同志认为“喝一点没关系”“晚上喝酒没人查”“和熟人吃饭不算违规”,比如去年某部门张某某,周五下班后与管理服务对象在小区门口小餐馆聚餐,自认为“地点隐蔽、人数少”,结果被群众拍照举报,经查实存在违规接受宴请问题,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二是“边界意识”模糊。有的把“八小时外”当成“法外时间”,认为工作时间之外的行为属于“个人隐私”,比如去年中秋节前,后勤科王某某参加同学聚会,席间饮用3两白酒,自恃“离家近、骑电动车不算酒驾”,结果在小区门口被交警抽查,经检测酒精含量58mg/100ml,虽未达到醉驾标准,但仍被通报批评,年度考核定为基本合格;三是“从众心态”蔓延。个别同志看到身边有人“钻空子”未被发现,便放松自我要求,比如今年3月,技术科两名职工周末结伴到郊区农家院吃饭,席间一人提议“难得放松,少喝点”,另一人附和“交警周末不查”,结果两人酒后驾驶摩托车返回时被查,一人酒精含量82mg/100ml构成醉驾,被追究刑事责任,另一人61mg/100ml被行政处罚,两人所在科室季度考核总分扣10分,科长被约谈。这些案例反复印证:纪律面前没有“例外”,侥幸背后必是“不幸”。

再谈危害,方能知止守戒。违规吃喝和酒驾醉驾绝不是“小事小节”,其危害是多维度、深层次的。对个人而言,是“自毁前程”。根据《刑法》和《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公职人员一旦被判刑,直接开除公职;即使是酒驾(酒精含量20-80mg/100ml),也会被暂扣驾照、罚款,同时面临党内警告、政务记过等处分,影响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去年被处理的职工李某某,原本是单位重点培养的技术骨干,因醉驾被开除后,不仅失去稳定工作,连新单位入职政审都无法通过,现在只能打零工,他在忏悔书中写道:“一杯酒,喝掉了15年的努力,喝散了家庭的希望。”对家庭而言,是“灭顶之灾”。酒驾醉驾引发事故的,往往导致家庭支离破碎。2021年某县一起醉驾事故中,驾驶员张某撞毁路边摊位,造成1死2伤,除了承担高额赔偿,妻子因无法承受压力提出离婚,孩子因父亲“犯罪”在学校被孤立,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崩塌。对单位而言,是“形象抹黑”。我们单位承担着民生服务职能,群众看我们,不仅看业务能力,更看纪律作风。一旦出现违规吃喝或酒驾醉驾问题,必然被群众贴上“作风散漫”“特权思想”的标签,损害公信力。2022年某兄弟单位一名职工因酒驾被媒体报道,导致该单位全年群众满意度测评下降12个百分点,重点项目推进中多次被群众质疑“能否公正履职”。对社会而言,是“安全隐患”。据统计,全国每年因酒驾醉驾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比超过10%,每起事故背后都是几个家庭的悲剧。更严重的是,公职人员作为“关键少数”,若带头违规,会形成“破窗效应”,让群众对法治权威产生怀疑,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问题越剖析越深刻,危害越思考越警醒。接下来,我们必须以“零容忍”态度打好“组合拳”,坚决杜绝违规吃喝及酒驾醉驾问题反弹。

第一,强化教育引导,拧紧“思想阀”。要把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一方面,开展“沉浸式”警示。每月固定一天为“纪律教育日”,通过播放《代价》《醉与罪》等专题片、组织“身边人说身边事”忏悔会、参观交警大队事故展厅等方式,用“活教材”敲响“警示钟”。特别是要结合近期通报的案例,分科室开展“一案一剖析”,让每个人对照检查“如果是我,会不会犯同样的错”。另一方面,筑牢“家庭防线”。近期将组织“家属助廉座谈会”,向干部职工家属发放《致亲属的一封信》,明确“三不劝”(不劝酒、不纵酒、不帮着隐瞒饮酒行为)要求,建立“酒前提醒、酒后查岗”家庭监督机制,让家属成为“纪律监督员”。

第二,严格制度执行,扎牢“约束网”。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一要划清“红线清单”。重新修订《职工行为规范》,明确“六个严禁”:严禁工作日午间饮酒(含酒精饮料)、严禁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饮酒、严禁酒后驾驶任何机动车(含电动车、摩托车)、严禁参与“酒局圈”“酒牌局”、严禁酒后失态影响单位形象、严禁隐瞒不报饮酒驾驶问题。二要强化“八小时外”管理。实行

文档评论(0)

183****57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