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第一章民事诉讼制度概述
一、民事诉讼
1.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
(1)民事争议
民事争议(又称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
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①特征
a.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b.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
c.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
d.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②分类
以争议的基本属性和主要特点为标准可将民事争议分为:
a.财产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
b.人身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人身权益方面的争议有时也会涉及
财产权益的内容。
(2)民事争议的处理机制
民事争议的处理机制,是指一定社会中实行的,有效解决和消除民
事争议的一整套制度和方法。根据争议主体是依靠自身还是国家和社会
的力量解决争议,排除侵害,维护其权益,可将其分为自力救济与公力
救济两大类。
根据解决民事争议的制度和方法的不同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对解
决民事争议的不同作用,还可以将民事争议的处理机制进行如下分类:
①在自力救济范畴内,分为自决与和解
a.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争议主体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并凭借自我
的力量来解决争议。
b.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在消除争议的方式和程度上存有差异。
自决更强调一方凭借自己的力量使对方服从,而不易从心理上消除
争议双方的对抗。
和解则主要体现了双方的妥协和让步,注重的是理解和情感,而非
强力,因此和解有利于从形式上和心理上消除双方的对抗,比“自决”的
效果更好。
②在公力救济范畴内,分为仲裁与调解
a.仲裁也称公断,是指根据有关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由
一定的机构以第三人的身份,对双方发生的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
在权利义务关系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方式。仲裁相较诉讼具有三个主要优
点:当事人享有很大的自主性;程序简便,方式灵活,解决争议及时;
收费较低。
b.调解是指由第三人出面,依据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发生
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劝说,使之达成谅解和让步,从而消除争端,改
善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活动。
调解的本质特征是:调解由第三人主持;调解以一定的道德规范或
者法律规范为依据;
纠纷的解决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前提,不带有任何强制性仲裁与调
解方式的运用,标志着社会力量对解决民事争议的干预,也表明人类社
会解决争议的进步。
c.仲裁与调解联系与区别
二者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有解决争议的第三人出现,而且第三人
对于争议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仲裁与调解方式同争议的自决与
和解方式的一个显著不同。
二者的区别在于,两者结果存在差异,调解的结果更多地体现了争
议主体的意愿;仲裁的结果则更多地体现了仲裁者的意志。
③诉讼
a.诉讼,是指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民事争议,诉讼的本质特征在于
凭借国家权力而非依靠争议主体自身的力量解决争议。
b.诉讼具有两条规则:一是解决争议的依据只能是国家立法;二
是解决争议的结果,或者靠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来实现,或者直接凭借国
家强制力来实现。
c.诉讼的优势在于,一切争议均可通过诉讼方式最终得到解决。
d.诉讼同调解和仲裁方式相比的弱点:在许多情况下,它可以在
表面上平息争端,却不能消除争议主体的心理对抗。
④我国的民事争议程序制度体系
调解、仲裁和诉讼构成了我国公力手段解决民事争议程序制度的完
整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三者具有不同的功能,无法互相取代,同时彼此
衔接、相互补充,从而体现了解决民事争议的程序制度的中国特色。
2.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
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
(2)特点
①民事诉讼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构成。
②法院的审判活动与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均为民事诉讼的动因,但性
质和作用不同。
③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分为前后衔接但任务各不相同的若干阶段。
④整个民事诉讼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
3.民事诉讼的目的和基本价值目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