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词与文言文对比阅读《晓至湖上》《湖心亭看雪》《罨画楼诗话》含答案译文.docxVIP

中考语文诗词与文言文对比阅读《晓至湖上》《湖心亭看雪》《罨画楼诗话》含答案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诗词与文言文对比阅读《晓至湖上》《湖心亭看雪》《罨画楼诗话》含答案译文

小雯在阅读古诗文时做了读书笔记,请你和她一起整理完善。

摘录一:

晓至湖上??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①。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②,泛泛逐清景。

【注】①与天永:与天相连。②野凫:野鸭。

摘录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批注】诗中“,”两句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意境相似。

2.【随感】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诗中的“”“”“清”等词将西湖晨晓的特色尽写无余。

3.【圈点】小雯在摘录中标注了四个疑难字词,请帮她解释。

①拏:②拥:③谪:④阡陌:

4.【释义】小雯用横线画出了最喜欢的句子,请你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摘录三:诗贵得江山之助。

王荆公居钟山,每饭已,必跨驴,一至山中,或舍驴,遍过野人家,所云:“独寻寒水渡,欲趁夕阳还”,“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也。苏子瞻谪黄州,布衣芒屦,出入阡陌,每数日,辄一泛舟江上。晚贬岭外,无一日不游山。故其胸次洒落,兴会飞舞,妙诣入神。我辈才识远逊古人若跼蹐【注】一隅何处觅佳句来?

(节选自廖景文《罨画楼诗话》)

【注】跼蹐(jújí):拘束而不敢放纵。

5.【句读】小雯发现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你用“/”标示(限两处)。

我辈才识远逊古人若跼蹐一隅何处觅佳句来?

6.【理解】下面是小雯对摘录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荆公每次到山里,都会丢弃自己的驴子。 B.王荆公的不少诗句都描绘了钟山的景色。

C.苏子瞻谪居黄州,是在晚年被贬岭外之前。 D.苏子瞻游历山水,心胸开阔,文采飞扬。

7.【反思】小雯认为摘录二的内容能证明“江山之助”也适用于写文。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答案】1.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2.静、淡3.撑(船)裹、围贬官、降职田间小路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5.我辈才识远逊古人/若跼蹐一隅/何处觅佳句来?6.A7.认同。张岱在大雪后独往湖心亭看雪,独特的雪景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营造出空濛、静谧的意境,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正体现了自然山水对文学创作的启发和帮助,证明了“江山之助”适用于写文。

【导语】三篇诗文围绕西湖等自然景致展开,《晓至湖上》绘晨雾初日之清新,《湖心亭看雪》写雪后天地之苍茫,诗话则论山水对创作的启发。三者皆融自然之景与人文情思,展现景物对心境与文思的触发,体现古人“江山之助”的创作理念,文质兼美,意境悠远。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结合摘录一“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可知,诗句描绘了湖面上寒雾升起,弥漫开来与天际相连的景象,雾气的弥漫使得水天界限模糊,呈现出一片苍茫、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结合摘录二“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作者用“雾凇沆砀”写出冰花弥漫的状态,“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则展现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在大雪覆盖下融为一体,皆为白色的景象,同样营造出天地苍茫、水天合一的意境。由此可知,摘录一中“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通过雾气弥漫连接水天的描写,与摘录二中雪后水天一白的景象,均通过自然景物的交融,营造出开阔、苍茫且浑然一体的意境,故二者意境相似。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结合摘录一“临水人意静”可知,“静”字既写出了人面对湖水时心境的宁静,也烘托出西湖晨晓时分环境的静谧,奠定了全诗清幽的基调。

结合摘录一“遥山淡无影”可知,“淡”字描绘出远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轮廓浅淡的景象,以朦胧的笔触展现出西湖晨晓的淡雅之美,与雾气、初日等景物共同构成柔和的画面。

结合摘录一“泛泛逐清景”可知,“清”字既指水面清澈、景物清朗,也传递出晨晓时分空气的清新、景致的清幽,凸显出西湖晨晓的明净特色。

由此可知,“静”从环境与心境层面体现晨晓的静谧,“淡”从景物色彩与轮廓层面展现晨晓的朦胧淡雅,“清”从景物质感与氛围层面突出晨晓的清朗明净,三字从不同角度将西湖晨晓的特色尽现,故答案为“静、淡”。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余拏一小舟”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

②“拥毳衣炉火”意为: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拥: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