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意象理解作者的思考。

2.体会诗歌语言的雄浑、高亢、阳刚和大气。

3.赏析诗歌新奇而充满刺激的美学效果。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围绕题目,以其为中心寻找相关的话语、形象,重点感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

审美鉴赏与创造:诗歌以连绵不断的新颖意象表达蕴藉含蓄的意念,理解诗中通过气氛的渲染,构成一幅幅想象的图景。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阅读来分析诗中幻想与现实相互渗透、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

课本、教案、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同学们,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诗人的的情感神经,都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各种情感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或凄婉或深沉或怅惘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那无尽的感慨。今天我们来学习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的一首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王昌耀,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军,1951年春赴朝鲜作战,其间曾两度回国参加文化培训。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前十余日,身负重伤,从此永远离开了部队。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写作背景:1957年,昌耀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此后仅得以一“赎罪者”身份辗转于青海西部荒原从事农垦,1962年昌耀已陷入冷寂和沉闷了,由此,他得以以理智和清醒,观照和揣度个体生命及周围的世界: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

3.题目解说:峨日朵雪峰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内,是祁连山脉的一座无名山,靠近祁连县峨堡镇,山顶终年积雪。从方位上可以模糊地说,青海的绝大部分地方都在峨日朵雪峰的西南方向。诗歌写的是诗人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所见所思。

4.知识链接

(1)意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点拨:意象=情感+物象

(2)意境: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三)初步感知

1.初读(读后正音)

2.再读(教师引导节奏)

3.听读、朗读、赏读

4.请用一两个词来形容这首诗的风格

明确:节制、内敛、沉思、理智、冷静、清醒

(四)精研细读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太阳、滑坡、石砾、雄鹰、雪豹、蜘蛛。

诗歌赏析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明确:在狂热的时代背景下,“这”“仅能征服的高度”当是指他这种游离于时代和现实之外的清醒和理智。

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明确:那曾一度被时代捧为神明、视若永恒真理的“太阳”,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在人们的困惑迷惘中,终于失却了原来的高度,终于要被屡遭愚弄的时代心理放弃了。

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明确:当“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廉价的乐观中摆脱出来,那荒谬年代的所谓理想、所谓信念、所谓追求,不过是堆砌上去而根基根本不会稳固的“石砾”,它们只能有“滑坡”的下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明确:“雄鹰”“雪豹”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蜘蛛”则是作者现实状态的写照,是他“囚徒”身份的一种反映。

意象解读

诗中的反讽手法

诗歌的结尾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了哪些内容?

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主题归纳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用峨日朵雪峰落日和岩壁上的蜘蛛等审美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描绘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拓展阅读

《仁者》

六、课后作业

1.仿照《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写一首诗歌。

2.课外阅读郭沫若的《炉中煤》,感受郭沫若早期诗歌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风格:节制、内敛、沉思、理智、冷静、清醒

意象:太阳、滑坡、石砾、雄鹰、雪豹、蜘蛛。

课后评价与反思

文档评论(0)

新知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打造原创精品,用真诚服务每位需求者。让您省时、省心、省力,让时间更有价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