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耳鼻喉科慢性喉炎伴声音嘶哑查房发声课件
前言清晨查房时,张老师攥着病历本坐在床头,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打磨过:“护士,我还能回讲台吗?”她是带了二十年毕业班的语文老师,最近半年声音越来越“没力气”,上周公开课讲到《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时,竟失声咳了起来。这个场景让我想起门诊统计数据——慢性喉炎在教师、歌手、销售等用嗓职业人群中发病率高达37.2%,其中78%患者以“声音嘶哑”为主诉,而声音质量下降对职业功能、社交自信的打击,远超过单纯的“嗓子疼”。
今天的查房,我们聚焦“慢性喉炎伴声音嘶哑”的全程护理。从张老师的病例切入,通过评估、诊断到干预,不仅要缓解她的声嘶,更要帮她重建“用嗓信心”——这是耳鼻喉科护理中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声音康复”。
病例介绍张老师,45岁,主因“声音嘶哑半年,加重2周”入院。职业:初中语文教师,日均用嗓时间≥6小时,有课堂大声纠错、课后辅导学生的习惯。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声费力,音调变低,休息后可缓解;近2周因带毕业班冲刺,声嘶持续加重,伴咽喉异物感、干咳,自服“润喉片”无效。
既往史:否认吸烟、饮酒史,无胃食管反流、过敏性鼻炎病史;近3月因声嘶被家长反映“讲课听不清”,自述“压力大,失眠多梦”。
专科检查:间接喉镜下见双侧声带慢性充血,边缘欠光滑,前中1/3交界处可见对称性小结(米粒大小),闭合时有1mm缝隙;频闪喉镜提示声带振动幅度减弱,黏膜波减少。
辅助检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24小时食管pH监测阴性(排除反流性喉炎);嗓音声学分析:基频微扰(jitter)5.2%(正常<2%),振幅微扰(shimmer)8.1%(正常<5%),提示嗓音质量显著下降。
护理评估站在张老师床边,我先观察她的发声状态:她试图清晰回答问题,但每说3-5句话就需停顿清嗓,颈部肌肉紧张(甲状舌骨肌、胸锁乳突肌代偿性收缩),说话时肩膀微微上抬——这是典型的“喉部过度用力”。生理评估:①声嘶程度:采用GRBAS量表(G:总体嘶哑,3分;R:粗糙感,3分;B:气息声,2分;A:无力感,3分;S:紧张感,3分),总分14分(重度);②喉部体征:声带小结、充血,闭合不全;③伴随症状:咽喉干痒、干咳,无呼吸困难或吞咽障碍。心理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58分(轻度焦虑),访谈中她反复说:“学生中考在即,我现在说话像‘漏气’,怕耽误他们复习”“上周家长会,家长问我是不是要调岗,我躲在教室哭了半小时”——职业角色受挫是核心心理压力源。123
护理评估社会评估:家庭支持良好(丈夫承担家务,女儿帮忙备课);职业需求:每日需完成2节新课+1节辅导,用嗓强度高;环境因素:教室通风差,粉笔粉尘多(虽已换无尘粉笔,但仍有残留)。
护理诊断STEP4STEP3STEP2STEP1基于评估,我们提出3项核心护理诊断:语言沟通障碍:与声带充血、小结导致声音嘶哑、发声费力有关(依据:GRBAS评分14分,患者无法清晰完成课堂讲授)。焦虑:与声音嘶哑影响职业功能及社交自信有关(依据:SAS评分58分,自述“怕被家长质疑教学能力”)。知识缺乏:缺乏慢性喉炎防治知识及科学用嗓方法(依据:患者认为“声嘶是累的,休息就能好”,未系统学习过发声技巧)。
护理目标与措施我们与张老师共同制定了“2周短期目标+3月长期目标”,措施贯穿“发声训练、心理支持、环境干预”三维度。
目标1:2周内声嘶程度减轻(GRBAS总分≤8分),发声费力感缓解
发声训练:①呼吸调整:指导腹式呼吸(手放腹部,吸气时鼓腹,呼气时缓慢收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纠正“胸式呼吸”导致的喉部紧张;②嗓音休息:严格执行“禁声-低强度用嗓”计划——前3天仅用耳语或文字交流(除必要沟通),第4天起每次连续说话≤15分钟,间隔休息5分钟(含“闭口吞咽”动作湿润喉部);③“气声过渡法”:教她用“气息带声”代替“喉部挤声”,示范“发‘h’音→过渡到‘a’音”的放松发声模式,每日2次,每次5分钟。
护理目标与措施局部治疗配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1mg/次,bid),指导“深吸气-屏气2秒-缓慢呼气”的正确吸入方法;餐后含服西地碘含片(减少咽喉黏膜充血)。
目标2:1周内焦虑评分降至50分以下,重建职业信心
认知行为干预:用喉镜录像向张老师解释“声带小结是长期用嗓过度的‘警告信号’,通过科学训练可以缩小甚至消失”,纠正“声嘶=永久失声”的错误认知;分享既往教师患者康复案例(如某小学老师3月后恢复授课,用扩音器+发声技巧后未再复发)。
社会支持强化:联系其丈夫参与查房,指导家属“多倾听、少催促”,鼓励女儿录制“妈妈我们爱听你讲课”的视频(张老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