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通济桥的简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余姚通济桥的简介

余姚通济桥,位于浙江余姚,又名舜江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原系木桥,叫德惠桥,后又改名为虹桥,屡建屡毁。到了元朝,有个和尚叫惠兴的发起筑石桥,可是没有造到一半,便去世了。于是有个道士李道宁主持继续造桥,到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终于建成,定名为通济桥。桥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题着“海舶过而风帆不解”八个字,可见其高大雄伟之势。现存的桥是清雍正七年至九年(公元1729一1731年)重建,用木椿2100根,人工约4万,建成当时全长约90米,共106级。通济桥现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对象。2019年10月,余姚通济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构造

余姚城中有一座横跨姚江,沟通余姚南北两城的长虹般石砌三孔两墩拱桥——通济桥。因它原是姚江上最长最高的桥,故有“浙东第一桥”之称。

通济桥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对象,桥长43.4米,主孔净跨14.2米,桥面中心宽5.61米,两侧有望柱24根,栏板22块,雕饰象、狮、莲花等图像。主孔两侧各镌有楹联。东侧是“千里遥吞沧海月;万年独砥大江流。”;西侧是“一曲蕙兰飞彩鷁;双城烟雨卧长虹。”整个桥型显得稳重、雄伟。远远望去,长虹中跨,体势腾辉。据《余姚县志》载,该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原系木桥初名德惠桥,木结构。后又改名为虹桥,屡建屡毁。元至顺三年(1332年)改建成石砌三孔桥,定名为通济桥。桥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题着“海舶过而风帆不解”八个字,可见其高大雄伟之势。现存桥身系清雍正七年至九年(1729-1731年)间重建,用木椿2100根,人工约4万,建成当时全长约90米,共106级。

古桥历史

民间传奇

余姚舜江楼前有座陡拱型三孔石桥,名为通济桥,俗称江桥,造型古补,气势雄伟,海船通过不需扯落风帆,有“浙东第一桥”之称。为保住这座江桥,民间流传着一个动听的故事。明朝时候,有个叫谢迁的宰相是余姚泗门人,他为官清正刚直,爱民如子,余姚人尊称他为谢阁老。嘉靖年间,他告老还乡。当时,有位刑部尚书叫赵文华,是慈溪人,为人奸诈,惯于陷害忠良。他对余姚出了“十八学士”,心里妒忌,把谢迁看成眼中钉。余姚人看到赵文华的船过江桥时,也要讥讽他几句:“慈溪人官大官大(读陀)都要从余姚人跨下钻过。”赵文华听了很生气,恨不得把这座江桥拆掉。有一次,他向皇帝奏本道:“余姚有龙山、凤山、蛇山、龟山,美称四灵,还有金锁桥、银锁桥、紫金桥,铜湖、玉井、绣花河塘、驿山炮,风景很好,是出人才的地方。”皇帝听了微微笑答:“谢卿在朝时,联曾听说过,联要亲自到余姚一游,谢卿却劝说,责人难过驿山炮啊!”赵文华马上说:“这劝说后面有阴谋,万岁爷,皇帝京城也只有里罗城、外罗城和紫金城三层,而余姚却有江南城、江北城和皇山城三层,还有一座江桥,长虹横卧,三城鼎立,构成一个大‘品字’。风水好得要出皇帝,谢迁有谋皇之心!如果皇上亲临余姚,它非真相大白?”皇帝大怒:“此话当真,依卿如何?”赵文华忙答:“拆除江桥,破其风水。”皇帝准奏,赵文华大喜,就领旨出京来余姚监督拆除江桥。此时,谢阁老在乡,得知拆江桥圣旨已下,心里着急,为保江桥,来到余姚西郊接待寺,与寺中方丈一道找有经验的船老大商议,定下计策,从西十三渡到三江口,长五华里的江西上设下“瞒天帐”,暗暗布置定当。赵文华派人来到余姚,暗底下量好江桥桥洞宽度,令工匠将宫船船沿加阔到比桥洞的宽度阔三分,这样,船到江桥,必定受阻,就可当场拿出圣旨,监督拆桥。

一天,官船浩浩荡荡在大运河上向南进发。“御前大夫赵”的杏黄旗迎风招展,一路上金锣皮鼓好不威风。船过杭州,不数日到了绍兴,过通明坝,即将临近余姚。天还没亮,谢阁老乘快船出城十里等候,赵文华官船一到,谢阁老便登船拜访,到中舱分宾主坐下。谢阁老传管家招待远来船老大,换上当地老大继续开船。这时,二江边两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余姚县官带着属下到西十三渡迎接圣旨。赵文华却若无其事,顾自与谢阁老在灯下下棋。官船刚过西十三渡就进入“瞒天帐”,谢阁老心中有数。赵文华这时棋兴、酒兴正浓,笃寇泰山,坐等官船碰撞桥洞。谢阁老举起马后炮打着赵大人的老帅,赵大人双眼紧盯,右手举起一子正想还击,忽然酒杯一侧,“状元红”倾出酒杯,流入棋盘。谢阁老暗喜,船已顺利通过江桥,赵文华却蒙在鼓里。不到半袋烟工夫,赵文华正要落子解将,船舱内豁然开朗,这下可急了,忙呼旗牌:“已到什么地方?”船老大替旗牌回答:“老爷,船到了三江口!”赵文华才知道,船已通过江桥三里路了,慌忙下令:快!快停船靠岸!”

官船向岳庙港口靠拢,余姚县官带着官吏乡绅,早已赶到这里等候。赵文华走上码头,拿出圣旨宣读:“奉旨拆除余姚江桥。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