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四章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pptxVIP

12 第四章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任务

目标;问题式预习;2.强化专制的措施[1]

(1)废丞相,设内阁[2];(2)内阁的职能变化与发展: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即“______”;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______。[3]

(3)宦官专权: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______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4];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_____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

________和红海沿岸。

(3)简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影响。

①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消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疆危机

(1)东南沿海的“倭患”

①原因: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____________。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5]

②结果:_________率领戚家军,并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______________的限制。;(2)西方对我国的侵扰____________(排序)

①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②西班牙退出台湾③葡萄牙获得在濠镜澳的租住权④荷兰、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内陆边疆治理(连线)[6];2.明清易代[7];[1]明朝中央集权框架图;[2]宰相与内阁首辅的比较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3]明代内阁地位的演变

[4]宦官参政

;[5]紧弛多变的明朝“海禁”政策;[6]明朝与蒙古的关系

[7]清初的政治制度

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沿用明朝旧制,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着满洲贵族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任务式研习;材料二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国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行使票拟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提示:机构:内阁。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合帝意。;[评价活动]

(1)明代内阁议政权要受制于所谓的“批红”,即由皇帝本人或司礼太监依阁票字样用朱笔照批。票拟批答是否照准,最终“请旨定夺”或称“奉圣旨”。这反映出当时()

A.宰相权力弱化

B.宦官参政限制阁权

C.君主大权独揽

D.内阁地位明显提高;D解析:根据材料“除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分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为了牵制内阁,司礼监太监逐渐参与决策,但它是内侍机构,是在皇帝授意下参与决策,体现了专制皇权日趋强化,D项正确;司礼监太监在皇帝授意下参与决策,真正的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司礼监的宦官地位提高,不是所有宦官地位提高,排除B项;内阁和司礼监都是内侍机构,材料未体现内阁地位被宦官取代,排除C项。;(2)明朝时期,朝廷除对赴各地巡按回京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对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和监督,是要保证御史规范行使权力并对地方进行有效监察,故选A项;对御史的考核监督是为防止其滥用权力,而非限制其行使监察权,排除B项;材料中御史制度设计意在加强对地方监察,而不是强调如何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列举其他对地方监察的渠道,“拓宽”说法错误,排除D项。;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历史地位:皇帝的内侍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2)内阁与皇权:是君主专制加强的工具,一定程度上又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但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

(3)内阁与六部:相互配合,制衡争权。;2.影响

(1)减轻了皇帝的政务负担;提高了政治统治的质量与效率;制衡了六部的权力。

(2)强化了君主专制;形成新的中央行政运行体制并影响后世。

文档评论(0)

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课程下载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5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