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稻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深度剖析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过去的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74℃(0.56℃-0.92℃),预计到本世纪末升高幅度将达到1.8-4.0℃。大气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剧烈增加。在众多温室气体中,CO?、CH?和N?O是最为主要的成分,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分别为60%、15%和5%。其中,CH?和N?O被认为是仅次于CO?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单位质量的增温潜能分别是二氧化碳的25和298倍,且浓度分别以每年约1%和0.2%-0.3%的速度增长。
农业生产作为一种人类对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其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0%-12%,被认为是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农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中CH?主要来源于稻田,N?O主要来自旱地系统。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稻麦轮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模式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3,其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是农业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水稻种植在全球温室气体(尤其是甲烷和氧化亚氮)清单的编制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尤其是水旱轮作生产体系下的温室气体排放显得尤为必要。
稻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稻麦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稻作方式,如机械旱直播、机械水直播和机插秧等,在种植过程中的水分管理、播种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产生作用,同时也会改变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过程。例如,有研究表明机械旱直播下水稻产量与机插秧水稻相当,但显著高于机械水直播产量;机械旱直播显著减少了稻田CH?的排放,但N?O排放呈现递增趋势。
秸秆还田是一种将农作物秸秆返回土壤的农业措施,它既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后,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碳源和养分,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然而,秸秆还田也可能会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影响。一方面,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易分解有机物质的含量,为产甲烷菌等微生物提供了更多的底物,可能会促进CH?的产生和排放;另一方面,秸秆分解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氧气,改变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影响N?O的产生和排放。相关研究指出,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抗逆性,促进生态平衡,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但也有大量研究发现,秸秆还田会增加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变暖问题。
目前国内有关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主要基于常规生产方式下的单季作物,而有关周年尺度下的研究鲜有报道。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深入研究稻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于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华东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研究不同稻作方式对稻田和后季麦田的温室气体排放及排放强度,探讨稻麦周年生产力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强度,综合评价稻麦周年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碳足迹,还分析不同稻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麦物质积累与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对水稻倒伏性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为我国现代稻作理论与技术创新提供重要参考,为稻麦轮作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和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的协调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稻作方式对稻麦产量的影响方面,大量研究聚焦于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的生长特性与产量表现。一些研究表明,机械旱直播下水稻产量与机插秧水稻相当,且显著高于机械水直播产量。以2010年水稻为例,与机械水直播相比,机械旱直播和机插秧的产量分别增加了8.2%和12.0%。在旱直播水稻的产量构成因子中,除有效穗数外,其他因子差异均不显著,有效穗数可能是决定旱直播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而对于后季大麦,不同稻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下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的稻作方式还会对水稻的其他特性产生影响,如不同稻作方式下,水稻茎杆的倒伏指数表现为机插秧旱直播水直播;两种直播方式下稻米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秸秆还田的条件下,水直播倒伏指数比旱直播、机插秧分别高37.95%和52.39%;在秸秆不还田时,分别高5.93%和7.43%。秸秆还田降低了机插秧和旱直播的倒伏指数,但提高了水直播下的水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工作时间对双固化树脂水门汀性能影响的多维度探究.docx
- 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财务逻辑与效应剖析.docx
- SOST基因-9247 T_C多态:功能剖析与表达调控机制探索.docx
- 基于集对分析的酒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ocx
- 分裂可行问题的松弛投影算法:原理、应用与优化.docx
- 个体数据驱动下随机RBNS准备金模型的贝叶斯方法深度剖析与实践应用.docx
- 无砟轨道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技术的研究.docx
- 下调PTEN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基于CREB机制的深入探究.docx
- 批判型公共领域视角下中国城市社区议事会的角色、困境与发展路径.docx
- 倾斜溅射与Nd掺杂协同调控CoZr薄膜高频软磁性能的机制探究.docx
- 地上部外源铵对拟南芥的影响及AMOS1和AUX1基因调控功能探究.docx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的法律控制:困境与突破.docx
- 多籽蒜种子生物学特性的深度解析与探究.docx
- 纤维水镁石与硅灰石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性能、工艺与前景.docx
- 分布式视频编码解码端算法的深度剖析与优化策略研究.docx
- 二甲双胍与糖基化终产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的交互影响探究.docx
- 72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治疗:疗效分析与经验总结.docx
- 复杂地表结构对速度谱计算精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ocx
- 正倒向随机系统:最优控制与对策问题的深度剖析与应用探索.docx
-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研究.docx
最近下载
-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物联网系统安全PPT教学课件.pptx
- 慢性肾脏病5期贫血.pptx VIP
- 脑电图试卷.(DOC).doc VIP
- FLOW-3D软件Cast铸造模拟介绍.ppt VIP
- 三上《朝读经典》.pdf VIP
- NB∕T 31011-2019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pdf
- 1.1 常见的植物(教学课件)科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2025.ppt
- 全身不同部位推拿按摩.pptx VIP
- 2021版ESD静电防护工程师及内审员培训课件(ANSI-ESD-S20.20-2021).pdf VIP
- 2025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电力公司员工招聘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