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4/NUMPAGES14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任务
目标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时空
定位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
3.汉初的政治统治
(1)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
(2)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①性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②结果: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3)“七国之乱”:汉景帝削减诸侯封地,引发吴、楚等七国叛乱,后被平定。
二、西汉的强盛
1.加强中央集权(请简要归纳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
政治[2、3]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中朝;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吏;设刺史负责地方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经济
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④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思想[4]
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2.为了巩固和加强国家的统一,西汉在开拓疆域上采取的措施有:①②③④⑤⑥
①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②张骞出使西域③设立西域都护府④设立“河西四郡”⑤开辟丝绸之路⑥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三、东汉的兴衰
1.新朝兴亡
2.东汉建立: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光武中兴”
政治
①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②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政府开支
③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①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②释放奴婢
思想
重视儒学
4.东汉中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有①②③④⑥⑦⑧(填序号)[5]
①外戚干政,宦官专权[6]②土地兼并严重③“党锢之祸”
④“清议”⑤实行盐铁官营⑥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⑦黄巾起义动摇了统治基础⑧出现军阀割据局面⑨尊崇儒术
四、两汉的文化
1.史学
(1)《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文学
(1)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2)乐府诗: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3.科技和医学(连线)[7]
[1]“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在社会治理中,黄老之学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其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
[2]“推恩令”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其本质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改进。它要求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管理,地位相当于县。
[3]汉代中外朝制度的运作特点
[4]汉代儒学如何成为正统思想
[5]西汉的衰亡
[6]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四大危机
[7]汉代造纸工艺流程
汉代的制度建设及影响
[探究活动]
材料一(主父)偃说上(指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晁错与主父偃的建议在方法与实施结果上的不同之处。其中主父偃建议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不同:方法上,晁错“以法割削之”(强行削减诸侯封地),主父偃主张“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实施结果上,晁错的措施使得“逆节萌起”,引发“七国之乱”,主父偃的措施“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实质:名为“推恩”,“实分其国”。
材料二在桑弘羊主管全国财政时期,汉武帝采纳他的建议,实行了均输和平准。所谓均输,就是调剂物资运输。令各郡国把应当缴纳的贡赋都按照当地市价,缴纳当地出产的土特产,由各地均输官组织运输工具,根据物资供需情况,或是运往京师,或是运往缺乏该项物资的地区出售。所谓平准,就是平抑物价。在京师设立平抑物价的机构,它所需要的各类物资和车辆等器物,都由大农(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供应。由大农所属诸官把全国各地输纳的货物集中起来,作为资金(本钱),物价上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