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6届高三语文9月调研考试题文言文详解:《史记·曹相国世家》、方孝孺《逊志斋集·杂著》、崔述《在亭从稿·曹参论》.docxVIP

湖北省武汉市2026届高三语文9月调研考试题文言文详解:《史记·曹相国世家》、方孝孺《逊志斋集·杂著》、崔述《在亭从稿·曹参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题详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

材料二:

??故善治天下者,先以不治治之。曹参之相惠帝,日以饮酒为乐,而海内以治,何邪?若参,可谓知治乱之方矣。秦之亡,不在乎无制,而患乎多制;不患乎法疏,而患乎过密。使参而相汉,复苛推而详禁之,是续亡秦之焰而炽之也。故参宁受无功之名,而不忍图有功以祸当世,则利泽阴施于斯民。民安于汉而不离,汉业藉以久远者,参之功也。史以参比萧何,参亦自谓不及,然何非参比也。何智谋虽过于参而不学,故干戈甫定,而役民大治宫室,其意务媚于主,而无抚民之心。参苟居何之任,必不为此。以何代参,则何亦不能如参之明于国体而无所变更也。汉苟无何,则参之才足以立法;苟无参,而他有才者继之,则汉之法乱矣。参盖尝闻君子之道矣,故其所为近道如此。

(节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杂著》)

材料三:

??至武帝之世,则张汤、桑弘羊等用事。治狱之吏,言利之臣,人持所见尽变易汉家法度更行一切之术其于狱市不胜烦扰。于是民不堪命,乃作不靖,至攻城邑,杀守令,吏莫能禁,天子为遣绣衣使者【注】兴兵诛之,数年不定。然则是清净之足以致治,而烦扰之足以生乱也,亦已明矣。而后之从政者,犹莫之悟,事无大小,辄使吏与其间。天下无事,民安其业,吏方以补弊起废自任,及至举措之不当,豪强吏民乘势作奸,此民之始病也。呜呼!欲益反损,俗吏之殃民,类多如此。若曹参者,其真知治体者哉!

(节选自崔述《在亭丛稿·曹参论》)

【注】绣衣使者:汉武帝时朝廷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因身穿绣衣而得名。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人持所A见B尽变易C汉家法度D更行E一切F之术G其于狱H市不胜烦扰。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趣,赶快、急促,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中的“趣”意思不相同。

B.邪,疑问语气词“呢”,与《种树郭橐驼传》“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中的“耶”意思相同。

C.莫之悟,“莫悟之”,宾语前置,与《齐桓晋文之事》“未之闻也”句式相同。

D.益,文中指益处、好处,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谦得益”中的“益”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去世后,曹参接任相国,他完全遵循萧何的制度,选用质朴稳重者为官,斥退言辞雕饰、严酷苛刻、追求声名的官吏。

B.材料二认为,秦朝的灭亡,问题在于制度太多、法律过严。曹参继任相国后如果沿用苛刻的法律,就会延续秦朝错误。

C.材料二认为,萧何智谋胜过曹参,但无安抚百姓之心,天下还未平定,就役使百姓大修宫殿,将心思都花在讨好君主上。

D.在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时,俗吏却以补偏救弊自居,等到举措失当,横行不法的吏民趁机作恶,百姓由此遭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4分)

(2)民安于汉而不离,汉业藉以久远者,参之功也。(4分)

14.材料二与材料三所论述的治国观点一致,但史实依据有所不同。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5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BDG

[详解]“所见”是由“所”与动词组成的名词短语,作“持”的宾语,至此语意完整,应该断开。“汉家法度”作“变易”的宾语,至此语意完整,应该断开。“一切”是“之术”的定语,“一切之术”又作“更行”的宾语,至此语意完整,其后也应断开。(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3处不给分。)

1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实虚词理解的能力。材料三中加点的“益”是动词,指增益、补益,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谦得益”中的“益”意思不相同。

12.[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筛选信息能力。“天下还未平定”有误,应为“天下刚刚平定”。

13.[答案](1)曹参当初身份卑微时,与萧何友好:等到做了将军、丞相后,两人有了隔阂。

(2)百姓安心归附汉朝而不背离,汉朝的基业能够借此长久廷续,是曹参的功劳啊。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评分参考:“微”“邻”各1分,句子大意2分。微,身份卑微,地位低下。邵,同“陂”,隔因,总怨。

(2)评分参考:“藉”1分,“……·……·”判断句1分,句子大意2分。稻,同“借”。“离”如译为“离心离徳”,也可得分。

14.参考答案:

观点:治国当无为而治。

材料二依据:曹参担任相国,完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