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鼻咽顶恶性肿瘤的护理措施
一、前言
鼻咽顶恶性肿瘤作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解剖位置深在(位于鼻咽腔顶壁,邻近颅底、咽鼓管及重要神经血管)、早期症状隐匿(常表现为涕中带血、耳鸣等非特异性症状),且多以放射治疗为核心综合治疗手段,患者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常面临局部黏膜损伤、疼痛、感染、营养障碍及心理压力等多重挑战。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不仅能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更能提升治疗耐受性与生活质量,对改善预后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围绕“鼻咽顶恶性肿瘤的护理措施”展开,通过多维度分析与实践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针对性指导。
二、疾病概述
鼻咽顶恶性肿瘤主要指起源于鼻咽顶壁黏膜上皮或腺体的恶性病变,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占90%以上),部分为腺癌或未分化癌。其发生与EB病毒感染、长期接触亚硝胺类化合物(如腌制食品)、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因鼻咽顶紧邻颅底(通过破裂孔与颅内相通)及咽鼓管咽口,肿瘤易早期侵犯颅神经(如三叉神经、外展神经)或经咽鼓管累及中耳,导致头痛、复视、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同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初诊时约70%患者存在颈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以颈部包块为首发表现。治疗上,以根治性放疗为主(因鼻咽部解剖复杂、手术暴露困难),联合化疗(如顺铂、5-氟尿嘧啶)或靶向治疗(如抗EGFR单抗)以提高疗效。
三、护理评估
系统的护理评估是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前提,需从生理、心理及社会层面全面收集信息。
从健康史评估看,需重点了解患者是否有EB病毒感染史、长期吸烟/饮酒史、腌制食品摄入习惯及家族肿瘤史;治疗史方面,需明确放疗剂量、化疗方案及已出现的不良反应(如黏膜损伤程度、骨髓抑制情况)。
身体状况评估需分局部与全身:局部症状包括鼻塞程度、涕中带血频率及出血量、是否存在耳闷/听力下降(提示咽鼓管阻塞)、头痛性质(持续性钝痛或锐痛,是否伴颅神经麻痹);全身症状需关注体重变化(近3月体重下降≥5%提示营养不良)、有无发热(警惕感染)及乏力程度。此外,需检查颈部淋巴结大小、活动度及压痛,评估是否存在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如面颈部水肿)。
辅助检查结果是评估的重要依据,需关注鼻咽MRI/CT(明确肿瘤侵犯范围)、电子鼻咽镜(观察肿瘤形态及表面溃疡情况)、病理活检(确认组织学类型)、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及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
心理社会评估方面,患者因“恶性肿瘤”诊断常出现焦虑(表现为失眠、过度询问病情)、抑郁(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恐惧(对放疗副作用的担忧),需结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化评估;同时需了解家庭支持度(家属是否参与照护)、经济负担(是否因治疗产生压力)及社会支持资源(如医保覆盖情况)。
四、护理诊断
基于护理评估结果,鼻咽顶恶性肿瘤患者常见护理诊断包括:①疼痛(与肿瘤侵犯颅底或放疗后黏膜损伤有关);②有感染的危险(与放疗导致鼻咽黏膜充血溃疡、白细胞减少及免疫力下降相关);③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肿瘤消耗、放疗后吞咽疼痛及食欲减退有关);④焦虑(与疾病预后不确定性及治疗副作用恐惧相关);⑤潜在并发症:鼻出血、放射性中耳炎、颅神经损伤。
五、护理目标
针对上述护理诊断,制定具体、可衡量的护理目标:①1周内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7分降至≤3分,疼痛频率减少;②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体温≤37.5℃,白细胞计数≥4×10?/L);③2周内血清白蛋白由<30g/L提升至≥35g/L,体重稳定或增加0.5-1kg;④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由≥50分降至≤40分,患者能表述3种以上缓解焦虑的方法;⑤及时识别并处理并发症(如鼻出血时30分钟内止血,放射性中耳炎症状72小时内改善)。
六、核心护理措施
核心护理措施需围绕症状管理、放疗相关护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及并发症预防展开,强调个体化与连续性。
1.症状管理
疼痛护理需遵循“三阶梯”原则:轻度疼痛(VAS1-3分)采用非药物干预(如头部冷敷、听音乐分散注意力);中重度疼痛(VAS≥4分)在非药物干预基础上,按医嘱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并动态评估疼痛变化(每4小时记录1次)。需注意,若疼痛突然加剧或伴意识改变,需警惕肿瘤颅内侵犯,立即通知医生。
出血护理需密切观察涕中带血或回吸性血涕的量及颜色(鲜红提示活动性出血,暗红可能为陈旧性积血)。若出血量<5ml/次,指导患者保持半卧位、避免用力擤鼻或咳嗽;若出血量>10ml/次或持续渗血,立即用1%麻黄碱棉片填塞鼻腔,同时监测血压(防止因出血导致低血压);若出现喷射性出血(提示大血管破裂),需紧急行后鼻孔填塞或介入止血,并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2.放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