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四单元-走进近代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1857年-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一些_________也加入到起义队伍中,__________是这次印度民族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封建王公章西女王2、新航路开辟后,_________和_________最先侵入拉丁美洲。3、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__________率领起义军队,不屈不挠,若能作战,由北向南,转战__________和哥伦比亚等地,横扫南美大陆上的________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西班牙葡萄牙玻利瓦尔委内瑞拉西班牙(一)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是谁?出现什么英雄人物?这次起义有何意义?答:封建王公;章西女王;四、【学习过程】(一)殖民地人民的抗争2、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是谁?出现什么英雄人物?这次起义有何意义?答:封建王公;章西女王;答:封建王公;章西女王;意义: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P100)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一)殖民地人民的抗争3、在拉丁美洲地区进行殖民活动的主要国家是哪些?殖民国家从事的殖民活动有哪些?答: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活动:占领土地;掠夺财富;种族灭绝;贩卖黑奴。独立前的拉丁美洲西班牙殖民地葡萄牙殖民地大西洋太平洋巴西(一)殖民地人民的抗争4、南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享有怎样的荣誉?他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答: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拉美独立国家墨西哥海地巴拉圭乌拉圭玻利维亚智利秘鲁中美省(一)殖民地人民的抗争5、南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享有怎样的荣誉?他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答: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优秀品质:高尚的品德,不畏艰难,英勇斗争。(实验班):拉美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根本原因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课堂检测】1.新航路开辟以后,除巴西外,拉丁美洲其余地区基本上是哪国的殖民地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法国2.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独立运动领导人是A.伊达尔哥B.杜桑·卢维杜尔C.玻利瓦尔D.圣马丁3.1857年-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英雄是A、章西女王B、德里女王C、伊丽莎白女王D、维多利亚女王4.1857年-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起领导作用的是A.印度土兵B.印度农民C.印度封建王公D.印度资产阶级?5、三角贸易主要涉及A亚洲非洲美洲B欧洲非洲美洲C亚洲非洲欧洲D欧洲非洲大洋洲小测参考答案:(1)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大起义;(2)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3)优秀品质:高尚的品德,不畏艰难,英勇斗争等。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考:1.你可知诗人的秋思落于何处?2.诗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秋思的?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显得悠远,耐人寻味。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发了入骨的思念,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形象地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的委婉动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你能根据此小序的内容,判断苏轼创作这首词的背景吗?1076年(丙辰)中秋节,41岁的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不得意,与弟子由已经六七年未曾见面,心情抑郁不欢。1.对照注释,疏通全词意思。2.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之间有何联系?3.词中哪些景物是实景,哪些是虚景?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手法吗?4.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中,你如何理解?1.有感情的朗读《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2.说说你所理解的诗歌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