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经典中英文古诗词赏析选集
序:跨越时空的诗意共鸣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诗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深邃的情感,承载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对生命、自然、爱情与哲理的思考与感悟。中国古典诗词与英国古典诗歌,虽植根于迥异的文化土壤,却在精神内核与艺术魅力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选集旨在撷取其中部分经典之作,进行简要赏析,以期在品味母语诗歌精髓的同时,也能领略英文诗歌的独特风情,从而在跨文化的对照中,深化对诗歌艺术共通性的理解与热爱。
一、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代表了汉语诗歌的最高成就。其精炼的文字、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构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
(一)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是李白思乡诗的代表作,以其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真挚深沉的情感,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
赏析:
开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以极简练的白描手法,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皎洁的月光洒在床前,清冷如霜。一个“疑”字,将月光与秋霜巧妙联系,既点明了月色的皎洁,也暗示了秋夜的微凉,更隐隐透出诗人独处他乡的孤寂心境。这不经意间的错觉,是思乡之情在潜意识中的流露。
接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由景入情,动作连贯自然。“举头”与“低头”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却将诗人望月时的凝神与沉思刻画得淋漓尽致。明月自古便是思乡的寄托,它普照大地,也照亮了游子心中那片最柔软的角落。当诗人抬头望见那轮熟悉的明月,低头之间,万千思绪便都聚焦于“故乡”二字。全诗无一“思”字,而思乡之情却无处不在,于平淡中见深情,于质朴中显功力。其语言之洗练,意境之澄澈,情感之纯粹,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成为千古传诵的思乡绝唱。
(二)杜甫《春望》(节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的《春望》是一首沉郁顿挫、饱含忧国忧民情怀的五言律诗。此处节选其开篇四句,意境苍凉,情感悲怆。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悲凉景象。长安城已沦陷,昔日繁华不再,唯有山川河流依旧存在。一个“破”字,触目惊心,写出了国家倾覆的惨状;一个“深”字,则描绘出战乱之后,城中草木丛生、一片荒芜的凄凉。诗人将强烈的黍离之悲浓缩于这十字之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面对春日盛开的鲜花,听到鸟儿的鸣叫,这本该是赏心悦目的景象,但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诗人却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这里运用了移情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感时”之痛、“恨别”之苦投射到花鸟之上,使花鸟也仿佛具有了人的情感。花之“溅泪”,鸟之“惊心”,实则是诗人自己悲苦心境的真实写照。这两句诗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亲人的无尽思念。
(三)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其词语言清丽,情感细腻。这首《如梦令》以其精巧的构思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敏感与惋惜。
赏析:
开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点明了时间(昨夜)、天气(雨疏风骤)以及词人的状态(浓睡、残酒)。风雨交加的夜晚,词人饮了不少酒,睡得很沉,但宿醉的余韵仍在。这为下文的问卷帘人埋下伏笔,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某种愁绪。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词人清晨醒来,首先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窗外的海棠花。于是她试探着问正在卷帘的侍女。侍女的回答却轻描淡写:“海棠依旧。”这“依旧”二字,与词人的担忧形成了对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两句是词人对侍女“海棠依旧”回答的反驳与纠正,语气急切而肯定。“绿肥红瘦”四字,堪称神来之笔。“绿”指叶子,“红”指花朵。经历了一夜的风雨,叶子必然更加茂盛(肥),而花朵则难免凋零稀疏(瘦)。这不仅是对雨后海棠形态的准确描摹,更寄寓了词人对春光易逝、红颜易老的深深惋惜之情。“肥”与“瘦”这两个寻常的形容词,在此处用得极富表现力,形象生动,对仗工整,将无形的惜春之情化为有形的花叶形态,读来饶有趣味,余味无穷。全词通过主仆间的简短对话,将词人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英国古典诗歌赏析
英国古典诗歌同样历史悠久,名家辈出,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到玄学派、浪漫主义诗人,佳作纷呈,风格多样。
(一)威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Sonnet18)
Thouartmorelovelyandmoretemperate:
RoughwindsdoshakethedarlingbudsofMay,
Andsummersleaseha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