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第8章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01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概述02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类型与机制0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04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征参数05碳、氮、磷、硫循环
1主要内容:2概念、类型、途径与机制,3分解的过程与机制(凋落物)。4了解内容:碳、氮、硫、磷及有毒物质的循环与机制。
为什么研究养分循环?
一个简单的例子5
8.1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概述6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关注的重点领域(五个方面):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的发展过程(三个阶段):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7第二级食肉动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分解者热热热能量流热生产者热物质流Sun空气水无机盐
8.1.1植物体内的养分元素8STEP4STEP3STEP2STEP1重要元素:植物正常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元素。其中,其浓度仅有若干ppm的称作微量元素,而浓度可用百分数表示的可称为大量元素;大量元素:氢、碳、氧、氮、钾、钙、镁、磷、硫;微量元素:氯、硼、铁、锰、锌、铜、钼生物体中主要的化学元素:氢、碳、氧、氮.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概念
8.2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类型与机制
8.2.1地球化学循环14
(一)气态循环(gaseouscycles)C、N、O主要以气态形式输入和输出。最近20余年来,气态循环已引起人们极大地重视。因为气体循环不仅使一些重要的大量元素输入系统或从系统中损失掉,而且能运载空气的污染物质。70年代以来由于大气增加大量N和S的氧化物,产生酸雨现象成为全球最普遍的一种严重污染。温室效应使地球长期处于变暖的趋势,它的影响已逐渐表现出来。
(二)沉积循环(sedimentarycycles)地球化学循环中,气态循环的气体比较少,大部分属于沉积循环类型。气象途径:如空气尘埃和降水的输入以及风侵蚀和搬运的输出。(生长在极贫瘠土壤上的森林,化学沉降物的输入有可能使其达到较高的生产量)生物途径:动物的活动可使养分在生态系统之间发生再分配。(例如它们可以在一个生态系统能够内取食,而在另一个系统内排泄)地质水文途径:指生态系统养分的输入来源于岩石、土壤矿物的风化和土壤水分及溪水溶解的养分对系统的输入,以及土壤水或地表水溶解的养分、土粒和有机物质从系统的输出。3214
8.2.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内部化学元素的交换,其空间范围一般不大。植物在系统内就地吸收养分,又通过落叶归还到同一地方。多数生态系统内生物和化学元素的交换,大体处于平衡状态。一般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点是:绝大多数的养分可以有效地保留,积累在本系统之内,其循环经常是遵循一定的循环路线。
Sedimentary1901地质的02生物的03气象的04地质的05气象的06生物的07大气08溶于水和土壤09土壤和岩石矿物质10剩余有机物(活的和死的)
生态系统的分室模型及养分循环的主要途径
(引自Rieklets198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内容21植物对养分的吸收1从土壤溶液中吸收2菌根营养3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4植物养分的损失5雨水淋失6草食动物的取食7生殖器官的消耗8凋落物损失的养分9
(四)凋落物的分解22
森林凋落物的分解凋落物分解和养分的释放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分解过快或过慢对森林生长都不利。热带雨林VS北方针叶林
(五)林下植被的作用24
养分元素的直接循环养分直接循环是指菌根菌的菌丝体侵入新落下的凋落物后,有菌丝进入凋落物内部使之分解,并吸收那些被矿化后的养分,其中养分的一部分可被有菌根的植物所利用。养分直接循环的途径有效地保证了植物养分的失而复得,由此几乎构成一个闭路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一个一种最稳妥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8.2.3生物化学循环26No.1指养分在生物体内的再分配。No.2养分在体内的再分配,是植物保存养分的重要途径,对植物有着多方面的作用,植物体内部贮存的养分可以在土壤养分不足时仍能维持生长,或者1年内养分难以利用的期间也能保持生长。
8.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27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decomposition)是死有机物质的逐步降解过程。死有机物质的逐步还原为无机物,释放能量。
分解的过程8.3.1分解过程的性质28No.3破碎——把尸体分解为颗粒状的碎屑。异化(矿化)——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的分解,从聚合体变成单体(如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进而成为矿物成分(如葡萄糖降为CO2和H2O)。淋溶——可溶性物质被水淋洗出,完全是物理过程。No.2No.1
8.3.2影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因素29随着凋落物的分解,物质的质量不断减少。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物质的损失一般遵循如下规律(Olson196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件(全).pptx VIP
-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十二篇.docx VIP
- 工业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解析Palantir.pdf VIP
- 检验科标本接收拒收制度标本验收标准.pdf VIP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5年版).doc VIP
- 电子束曝光技术.ppt VIP
- 第二单元《燕赵大地连津门》第2课时《津冀之声》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pptx VIP
- (2025)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pdf
- 房地产制度与标准 - 绿城项目运营手册之交付后工作操作指引 .docx VIP
- 2024年9月28日福建省事业单位统考《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笔试试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