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3-2*上图书馆/王佐良
课程:高中语文
教材: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章节:13-2*上图书馆/王佐良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品读文中细腻的叙述语言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描写,积累并学习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表达阅读体验与内心感受。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作者不同时期图书馆经历的脉络,把握以时间为序的叙事逻辑,提升归纳概括与因果推理的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文中光影、建筑与读书情境交融的意境美,体会作者借环境描写抒发情感的审美手法,激发对阅读之美的联想与表达。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图书馆作为知识殿堂的文化象征意义,体会中外知识分子求知精神的共通性,增强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尊重与文化认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梳理作者在不同阶段图书馆阅读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与结构特点。
2.品味文中环境描写与情感表达的融合,理解“光”这一意象在烘托心境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通过图书馆读书经历所表达的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的交织。
2.理解文中引用莎士比亚台词的深层含义及“上图书馆之乐”的精神内涵。
课堂导入
你是否曾为寻找一本心仪的书而走进图书馆?当指尖拂过一排排书脊,仿佛触摸到了知识的脉搏。王佐良先生在《上图书馆》中回忆了他从武昌“公书林”到牛津包德林图书馆的求知足迹,那些静谧的阅读时光,不仅照亮了他的心灵,也让我们看到:图书馆不仅是藏书之地,更是思想生长的沃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的文字,走进那一座座精神殿堂。
探究新知
初读课文,概括梳理
【作者简介】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英语教育家、翻译家、文学研究学者和散文家。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归国后长期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中国外语教育和西方文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他学贯中西,文笔优美,尤以英文散文和中文随笔见长。代表作有《英国诗史》《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翻译的技巧》及散文集《晚云集》等。王佐良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其作品融合知识性与抒情性,语言典雅流畅,思想深邃,展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与人文情怀。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是王佐良晚年回忆性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当时社会逐步恢复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作者在回顾自己求学经历的过程中,借“上图书馆”这一主题,抒发了对知识、阅读与精神成长的深切怀念。文章通过串联中学、大学及留学时期的图书馆生活,既是对个人读书生涯的温情回望,也暗含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从和平时期的潜心治学到战乱中的忧思苦读,再到战后重获光明的心境转变,无不折射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轨迹。这篇课文创作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知识重新产生渴望,因此本文不仅具有个体情感价值,也承载着时代精神复苏的文化意义。
文学文化常识
西蒙娜·德·波伏瓦: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先驱之一,著有《第二性》,她所钟情的“法国国立图书馆”即今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nationaledeFrance),位于巴黎,历史悠久,藏书丰富。
包德林图书馆(BodleianLibrary):牛津大学最主要的图书馆,建于17世纪初,是英国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以收藏大量珍贵古籍和手稿闻名。文中提到的“亨福莱公爵室”(DukeHumfrey’sLibrary)为其中著名的古籍阅览室。
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指大英博物馆内的圆形阅览室(TheRoundReadingRoom),曾是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常去的地方,也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许多学者、文人研读文献的重要场所。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台词引用:文中引语出自《哈姆莱特》第二幕第二场,原为哈姆莱特对人类理性的赞叹,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人的尊严与智慧的推崇。作者借此赞美图书馆作为人类精神殿堂的庄严与崇高。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叙事性随笔,属于散文中的记叙类随笔。随笔是一种形式自由、语言自然、注重个人感受与思想表达的散文体裁。其特点包括:
题材广泛:可记人、叙事、抒情、议论,不拘一格;
结构灵活:常以时间或情感线索串联材料,不必严格遵循起承转合;
语言亲切:多用第一人称,语气平实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思想性强:在叙述中融入哲理思考或人生感悟。
本文以“上图书馆之乐”为主线,按时间顺序回忆不同阶段的读书经历,将个人成长、知识启蒙与时代背景交织在一起,既有生动细节,又有深沉情感,体现了随笔“形散神聚”的典型特征。
【文题解读】
题目“上图书馆”看似平实朴素,实则蕴含丰富意蕴。“上”字富有动态感,强调一种主动前往、亲身参与的过程,不同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作者对图书馆生活的珍视与向往。“图书馆”不仅是藏书之地,更是知识的殿堂、精神的栖居所。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静女_《诗经·邶风》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鹊桥仙(纤云弄巧)_秦观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_《古诗十九首》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_李煜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_郭沫若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2-2 红烛_闻一多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2-3 _峨日朵雪峰之侧_昌耀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2-4 _致云雀_雪莱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3-1 百合花_茹志鹃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3-2 _哦,香雪_铁凝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14-1 故都的秋_郁达夫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14-2 _荷塘月色_朱自清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16-1 赤壁赋_苏轼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16-2 _登泰山记_姚鼐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单元学习任务教学设计 (1).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单元学习任务教学设计 (2).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单元学习任务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第1课 沁园春·长沙_毛泽东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_李斌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_毛泽东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