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5学年福建莆田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期终学习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8).docxVIP

2025-2025学年福建莆田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期终学习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8).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2025学年福建莆田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期终学习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8)

一、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

A.林黛玉

B.贾宝玉

C.王熙凤

D.武大郎

解析:本题考查对《红楼梦》主要人物的识记。《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而武大郎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故选D。

2.以下哪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本题考查对唐代诗人及其诗作的识记。A项出自孟浩然的《春晓》,B项出自李白的《静夜思》,C项出自王维的《鹿柴》,D项出自李煜的《虞美人》。白居易的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故选D。

3.《离骚》是哪位古代诗人创作的?

A.屈原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人及其作品的识记。《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政治理想的追求,故选A。

4.以下哪个成语与《庄子》无关?

A.庄子梦蝶

B.逍遥游

C.朝三暮四

D.狐假虎威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出处的了解。A项“庄子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B项“逍遥游”出自《庄子·逍遥游》,C项“朝三暮四”出自《庄子·秋水》。D项“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与《庄子》无关,故选D。

二、填空题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请写出其中一部“风”的名称:_________。

解析:《诗经》中的“风”是指各地的民间歌谣,共分为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魏风》、《唐风》等。答案示例:《周南》。

6.请补充完整下列名句: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整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乙】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

7.下列对【甲】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国家的安定不在于财富的多寡,而在于财富的分配是否公平。

B.孔子主张,要用文德来吸引远方的人,使他们归附我国。

C.孔子认为,冉有和子路作为季孙氏的家臣,没有能力保卫国家。

D.孔子担心季孙氏的忧患来自于外部的颛臾,而不是内部的萧墙。

解析:D项理解错误,孔子认为季孙氏的忧患不在外部的颛臾,而在于内部的萧墙,故选D。

8.下列对【乙】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听到道路上的传闻就传播,是道德的损失。

B.孔子主张,听到道路上的传闻不要轻易相信,以免损害自己的道德。

C.孔子认为,听到道路上的传闻要加以思考,然后再传播。

D.孔子认为,传播道路上的传闻,是道德败坏的表现。

解析:A项理解正确,孔子认为道听途说是道德的损失,故选A。

9.【甲】文中的“修文德以来之”一句中,“来”字的词类活用是什么?

解析:“来”字在这里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远方的人归附。

10.请翻译下列句子:“既来之,则安之。”

解析:这句话的翻译是:“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心。”

四、作文

请以“青春梦·中国梦”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题目要求以“青春梦·中国梦”为主题,可以围绕青春梦想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表达自己对青春梦想和中国梦的理解和追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思钱想厚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