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全专业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docxVIP

住宅工程全专业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宅工程全专业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一、组织措施

1.1防治小组组建

成立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小组,全面统筹防治工作,小组组成及职责如下:

职务

姓名

职责分工

组长

林统本

审批防治方案,调配资源,协调建设、监理单位,对防治工作负总责

副组长

高传利

负责技术方案落地,监督施工过程,组织技术交底与验收

副组长

谢中颖

负责现场管理,协调各施工班组,处理防治过程中的现场问题

组员

李洪

专项负责混凝土工程、楼板裂缝等结构类通病防治

组员

曾水养

专项负责墙体、抹灰等装饰类通病防治

组员

林友霖

专项负责防水工程(屋面、厨卫、地下室外墙)通病防治

组员

李彦

专项负责门窗安装、尺寸偏差等安装类通病防治

组员

陈晶

负责资料整理,记录防治过程,归档验收文件,跟踪整改情况

1.2小组权限与责任范围

权限:发现未按批准的防治方案施工时,有权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可处以500-2000元/次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要求返工并暂停施工。

责任:消除因施工工艺、材料选用、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通病,确保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达标,交付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范围:覆盖本工程承包范围内所有施工环节,包括混凝土结构、墙体砌筑、装饰抹灰、防水工程、门窗安装、楼地面施工等。

二、管理措施

2.1前期技术管控

工程开工前7天,编制专项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对管理人员、施工班组进行分层交底(管理人员侧重方案统筹,作业人员侧重操作细节),交底记录全员签字,留存归档。

装饰装修工程严格执行“方案指路,样板先行”:每个分项工程(如外墙抹灰、厨卫防水、内墙涂料)施工前,先做10㎡以上样板间(样板墙),经监理、业主联合验收合格(出具样板验收记录)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2.2过程管控机制

工序交接与签认:建立“三检制+交接检”制度,班组自检、工序互检、专职检查合格后,填写《工序交接验收单》,由下道工序施工班组、质检员、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未签认禁止施工。

成品保护制度:制定《成品保护专项方案》,明确各阶段成品保护责任(如混凝土浇筑后由混凝土班组保护,抹灰完成后由装饰班组保护),发放至各参建方;成品保护措施包括:混凝土覆膜养护、墙面贴保护膜、门窗包裹防护等,损坏成品由责任班组负责修复。

2.3检查与整改

日常巡查:防治小组成员每日巡查现场,重点检查混凝土振捣、墙体砌筑、防水涂刷等关键工序,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期限(一般问题24小时内整改,复杂问题48小时内整改)。

周联合检查:每周由组长组织建设、监理、施工三方联合检查,汇总通病防治情况,形成《周质量通病防治报告》,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如楼板裂缝、墙面空鼓)召开专题会议,优化防治措施。

三、合同管理措施

本方案经建设、监理单位批准后,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严格按施工规范及防治措施施工;若因防治需求需增加少量造价(如采用抗裂纤维、高品质密封胶),提前与业主协商,办理现场签证,确保措施落实。

将质量通病防治效果纳入班组绩效考核,约定“无重大通病交付”奖励条款(如竣工后无渗漏、裂缝等通病,给予施工班组合同总价1‰奖励),未达防治要求的,按合同约定扣除相应质量保证金。

四、技术措施

4.1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4.1.1常见通病及防治(麻面、蜂窝、露筋、缝隙夹渣等)

通病类型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蜂窝

一次下料过厚(>500mm)、振捣不实、模板拼缝漏浆、石子粒径过大(>25mm)

1.控制坍落度16-18cm,下料高度>3m时使用串筒/溜槽,分层下料(每层厚度≤500mm);2.模板拼缝贴双面胶条挤紧,缝隙>2mm时用腻子封堵;3.选用5-25mm连续级配石子,振捣人员挂牌上岗,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至表面无气泡泛出(振捣时间15-30s)。

露筋

垫块位移/漏放、钢筋紧贴模板、梁底振捣不实

1.墙柱侧面用带凹槽成品垫块(间距≤800mm),板底用塑料垫块(间距≤600mm),双层板筋间设马凳(间距≤1500mm),确保保护层厚度达标;2.振捣时避免振捣棒碰撞钢筋,梁底振捣采用“斜向振捣法”,确保密实。

麻面

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1.2MPa)、模板未刷隔离剂、表面湿润不足

1.模板涂刷水性隔离剂(涂刷均匀,无漏刷),浇筑前浇水湿润(模板内无积水);2.混凝土终凝后拆模(常温下≥12小时),拆模时用撬棍轻撬,禁止生拉硬撬,保护棱角。

缝隙夹渣

施工缝杂物未清理、未浇结合层

1.梁板施工缝处用吹风机清理杂物,墙柱留清扫孔(200mm×200mm),浇筑前清理干净;2.施工缝浇筑前,先浇50mm厚同配合比水泥净浆,确保与原混凝土结合紧密。

4.1.2混凝土缺陷修复

表面抹浆修复(适

文档评论(0)

工程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