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诗鉴赏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VIP

2025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诗鉴赏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5-26九年级上·辽宁盘锦·开学考试)

阅读理解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颔联引用典故,感情深沉,表达了慨叹世事沧桑、人事全非之情。

B.乙词“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词人没有雨具,狼狈前行,劝慰“同行”。

C.这两首诗词都将景、情、理相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

D.这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面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答案】B

【导语】这两首诗词展现了不同境遇下的豁达情怀。刘诗以沉舟病树喻人生坎坷,却在末句振起精神;苏词则通过雨中徐行,体现超然物外之态。二者均将个人遭遇升华为哲理感悟,艺术手法上刘用典深沉,苏白描自然。末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与“暂凭杯酒长精神”异曲同工,皆见文人风骨。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乙词中“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意思是“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此句并非劝慰“同行”,而是词人劝慰自己不要被雨声所扰,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故选B。

(24-25九年级上·辽宁丹东·阶段练习)

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刘禹锡于公元826年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于酒席上相会。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2.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

A.【甲】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

B.【乙】诗中,颔联借用两个典故写出诗人被贬后归来,物是人非的无限悲痛。

C.【乙】诗中,颈联的“沉舟”“病树”两个意象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甲】【乙】两诗都写出他们对前途充满绝望,于是才“暂凭杯酒长精神”。

【答案】D

【导语】两诗以席间唱和展现深厚情谊。白诗直抒胸臆,既赞刘禹锡诗才,又叹其遭际坎坷,满是同情;刘诗则于悲中见壮,借典故寄怀,以“沉舟”“病树”喻己,却终显昂扬。一唱一和,情真意切,尽显文人风骨与人生感悟。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D.两诗虽有感慨贬谪之苦(甲诗“命压人头”、乙诗“凄凉地”),但乙诗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暗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积极哲思,尾联“长精神”更显振作之意,非“对前途充满绝望”,甲诗末句“折太多”仅为不平之鸣,未涉绝望情绪。

故选D。

(24-25九年级下·云南楚雄·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①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②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③。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④折太多。

【注】①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刘禹锡在同宗同辈兄弟姊妹之中排行第二十八,所以称他为刘二十八。②国手;指国内最优秀的人才。③蹉跎:受挫折,这里指失意贬官。④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连州刺史,直至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颔联运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怅惘。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B.【乙】诗颔联中“国手”一词表现了诗人对刘禹锡的极尽赏识,但是如此优秀的人才也没办法改变命运坎坷的局面。

C.同写“二十三年”,【甲】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的是被朝廷长期弃置不顾的悲愤;【乙】诗“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愤懑。

D.【乙】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