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电阻器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详解.docxVIP

热敏电阻器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详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敏电阻器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详解

一、热敏电阻器概述

热敏电阻器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显著改变的敏感元件,按温度系数可分为负温度系数(NTC)和正温度系数(PTC)两大类。其核心优势在于灵敏度高(电阻温度系数绝对值≥3%/℃)、响应速度快(毫秒级)、体积小巧且成本低廉,已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如家电温控)、过流保护(如电路限流)、温度补偿(如电子设备校准)等领域。

NTC热敏电阻器具有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特性,主要依赖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半导体效应;PTC热敏电阻器则在特定温度(居里温度)以上电阻急剧增大,核心基于BaTiO?基陶瓷的晶界效应。两类器件的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既存在共性规律,又因材料特性差异形成专属技术路径。

二、核心配方体系设计(NTC与PTC差异化配方)

热敏电阻器配方由功能粉体(核心导电相)、改性剂(性能调控相)、粘结剂(成型辅助相)三部分组成,各组分比例与选型直接决定器件的温度系数、阻值范围及稳定性。

(一)NTC热敏电阻器配方(氧化物陶瓷体系)

1.基础功能粉体(导电核心)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主体,通过多元固溶体设计实现电阻-温度特性调控,典型配方及功能如下:

组分类型

核心成分

质量占比

功能作用

主导电相

Mn?O?、NiO、Fe?O?

70%-90%

形成尖晶石型固溶体(如MnNiFeO?),提供电子导电通道,决定基础电阻值与温度系数

高温稳定相

CeNbO?+δ

5%-15%

提升高温结构稳定性,抑制氧非化学计量比变化,适用于1350℃以下高温测温场景

低温改性相

La?O?、Nd?O?

1%-5%

引入稀土离子调控晶格畸变,拓宽测温范围至-50℃以下,适配航空航天深低温领域

2.典型配方实例

通用型(-50℃至300℃):Mn?O?(45%)、NiO(30%)、Fe?O?(20%)、La?O?(5%),电阻温度系数(B值,25/50℃)为3400-3900K,室温阻值(R25)100Ω-100kΩ。

高温型(室温至1350℃):CeNbO?+δ(80%)、La?O?(10%)、Sm?O?(5%)、Eu?O?(5%),通过高熵策略构建晶格畸变结构,1000℃老化900小时电阻漂移率仅0.17%。

(二)PTC热敏电阻器配方(钛酸钡基体系)

1.基础功能粉体(半导体核心)

以BaTiO?为基体,通过施主掺杂实现半导化,辅以改性剂调控居里温度与开关特性:

组分类型

核心成分

质量占比

功能作用

基体相

BaTiO?

85%-95%

提供钙钛矿结构骨架,经掺杂后形成n型半导体,是PTC效应的载体

半导化剂

Sb?O?、Nb?O?

0.1%-1%

施主离子(Sb3?、Nb??)取代Ba2?或Ti??,形成自由电子导电,降低室温电阻

居里点调节剂

SrTiO?、PbTiO?

2%-8%

调节居里温度(每添加1mol%SrTiO?使居里点降低约2℃),适配不同应用场景(如60℃-150℃)

烧结助剂

SiO?、Al?O?

0.5%-3%

降低烧结温度,促进晶粒均匀生长,优化晶界势垒特性

2.典型配方实例

家电型(居里温度120℃):BaTiO?(92%)、SrTiO?(5%)、Sb?O?(0.5%)、SiO?(1.5%)、Al?O?(1%),室温阻值50Ω-1kΩ,升阻比(Rmax/Rmin)≥10?。

(三)电极浆料配方(导电连接关键)

采用贱金属Ni电极体系替代传统贵金属,降低成本且适配空气烧结工艺,典型配方如下:

组分类型

核心成分

质量占比

功能作用

导电相

Ni粉(粒径600nm,纯度99.9%)

68%-70%

形成导电网络,保证电极导电性,含量过低会导致方阻骤升

抗氧化相

B粉

15%-16%

高温下生成B?O?包覆Ni颗粒,防止氧化并溶解表面氧化膜,保障欧姆接触

粘结相

硼硅铅玻璃粉(粒径<1μm)

15%-16%

熔融后粘结Ni粉与陶瓷基体,调节附着力,过量会形成绝缘层导致电阻增大

有机载体

松香-松油醇溶液

适量

调节浆料流变性与触变性,确保涂覆均匀,200℃烘干后完全分解

三、全流程制备工艺(从粉体到器件)

热敏电阻器制备遵循“粉体预处理→成型→烧结→电极制备→封装”的核心流程,各工序参数直接影响器件性能一致性与稳定性。

(一)粉体预处理与混合

原料提纯:对氧化物粉体进行除杂处理(如Fe?O?纯度≥99.5%),避免杂质离子影响半导体特性;

湿法球磨:按配方比例混合粉体,加入去离子水或乙醇作为分散介质(固液比1:1.5),采用玛瑙球磨罐(球料比3:1),以200-300r/min球磨4-8小时,使粒径分布D50≤1μm;

干燥造粒:将球磨浆料在8

文档评论(0)

智慧的由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