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VIP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历史必修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两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沈括的话间接反映出宋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了唐朝,其背景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图为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家居生活的场景。▲《夫妻对坐宴饮图》宋元时期的经济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学习聚焦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方发达,南方落后南宋魏晋南北朝秦汉时期唐朝中期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场景是夫妻对坐宴饮,并侧身观看乐舞表演,身后有侍者手捧食具站立。富裕

一、经济的发展宋代《耕获图》打场犁地舂米收割插秧翻车浇地《耕获图》描绘了宋代农民从耕作到收获的情景。画中有的人在犁地、插秧,有的人在收割、打场、舂米和入仓,还有的人在用翻车浇地,展现了农业生产的繁忙景象。入仓农业的发展复种技术:(粮食作物)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经济作物: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粮食产量的提高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

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示意图读地图观察粮食主要产区的区域范围。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材料一五代及宋代初期,占城稻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它一年可有两熟,甚至三熟,而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革命”。自占城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摘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长江下游——苏州太湖——湖州、常州“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占城稻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黄道婆塑像(生卒年不详)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为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示意图材料二(木棉)其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元]王祯《农书》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棉纺织业的发展。脚踏三锭纺车棉纺织业发展经济作物

历史纵横北宋的人口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但史料记载这一年的“口数”仅为4673万,每户平均口数仅为2.24。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宋朝统计的口数只包括男丁,即成年男子。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一、经济的发展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北宋人口数增加的主要因素是传统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史料运用需多方互证核实

一、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宋朝制瓷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高超的制瓷技术)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官窑贯耳瓶钧窑玫瑰紫大花盆定窑划花萱草葵瓣口碗汝窑青釉洗哥窑葵口盘金白釉黑彩剔刻莲花纹如意枕▲元朝青花瓷▲元朝釉里红辽绿釉贴塑龙纹马镫壶制瓷技术改进采矿业

一、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矿冶业: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印刷技术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泥活字版(模型)材料一庄绰在其著作《鸡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