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荆楚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湖北省襄阳市荆楚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9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9月23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性格审美规范逐步形成以后,性格的因果性就以极大的优势君临着情节的因果,情节的因果性与性格的因果性就不再相互并列,相互平衡。情节因果从属于性格因果,二者构成一个从属的结构。情节的原因成了表面的原因,性格的原因成了情节原因的原因。情节的果也成了表面的果,是性格的果造成了情节的果。所以高尔基说情节是“各种不同性格、典型成长的历史”。情节的功能完全服从于刻画性格的需要。情节的审美价值完全取决于它对性格的容量和展开性格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情节失去了独立的审美价值。情节的推演不但不能与性格的展开发生矛盾,而且不能与性格的展开游离,不管是矛盾还是游离都会破坏小说形象的统一性和性格逻辑的一贯性,导致形象整体的破碎和性格逻辑的断裂。

不但脱离了性格逻辑的情节会使审美价值贬值,就是性格逻辑徘徊的情节也会使艺术感染力受损。性格的审美规范越趋向成熟,情节的重要性越是降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塑造性格上获得空前辉煌的成就以后,那些单纯以情节取胜,或者性格的展示赶不上情节发展的速度的小说,在艺术上就逐渐衰落了。时至十九世纪,任何小说家如果不用性格武装情节,就不能不在艺术上走向没落。而到了二十世纪以后那些现代武侠传奇甚至某些推理小说(包括金庸的小说),都不能不落到严肃文学的审美水平线以下去了。

这是因为构成情节的关键是“突转”,也就是向相反方向、相反的两极转化,也就是让人物越出常规,进入顺逆两极情境,在动荡中检测人物心灵黑箱的奥秘,寻求那情感深处的因果关系。而纯粹的情节则表现为一种外在动作,情节的因果关键只是外部动作的因果关系。

从外在动作与情感的关系来说,动作并不是因而是果,是情感决定了人物外在动作,而不是外在动作决定了人物情感的特征。其次,同样的外在动作,可能由不同的情感原因造成的,在同样的拥抱中,男女主人公可能相爱也可能不爱,甚至相互仇恨。对于性格来说,重要的并不是动作,而是推动这个动作的隐秘情感。对于情节来说,也许一个人毒死了另一个人,这个外在动作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个动作的果能成为产生另一动作的因,使情节因果链得以延续就行。对于性格来说,关键不在一个人杀死了一个人,而在于为什么要杀死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杀死了这个人以后,即使没有产生另一个与之相承续的动作,这个人内心起了什么样的变化。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杀死高利贷者老太婆不过是检验拉斯柯尼涅柯夫心灵能不能承受犯罪感的一种手段,虽然是现实的,但从检验人心来说,起了假定的功能。

反过来说,也许这个人可以杀死另一个人,但他一直延宕着,即使什么动作也没有,对于性格也十分重要。动作的最高价值在于暴露情感深层结构的秘密,揭示特异的情感逻辑,情感与动作的统一往往是个表面现象,抓住内在情感与外在动作的矛盾才有利于向内心深处进军。光有动作的因果是比较肤浅的,情节的因果性如果不与性格的因果性交融,就只有在生活和心灵的表面层次上滑行。

当然,这自然不是说情节在展示性格时完全是消极的、被动的,情节的反复突转为性格向纵深层次突进提供了条件,每一次突转都为性格向新的层次深入提供了可能性。在情节与性格高度统一的作品中,情节的推演与性格的深化是同步的。正是因为这样,好故事才如此难得,一旦出现就反复被运用。

(摘自孙绍振《文学创作论》)

材料二:

草料场被烧了,林冲知道真相了,林冲也把陆虞候和富安都杀了。事到如此,除了自我了断,林冲其实只剩下上梁山这一条道可以走了。如果是我来写,我会在林冲酣畅淋漓地杀了陆虞候、富安、差拨之后,立马描写林冲的行走动态,立马安排林冲去寻找革命队伍。这样写是很好的,这样写小说会更紧凑,小说的气韵也会更加生动。但是,施耐庵没这么写,他是这么写的——

(林冲)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这一段写得好极了,动感十足,豪气冲天,却又不失冷静,是林冲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冷静。这段文字好就好在对林冲步行动态的具体交代: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去。我想说,这句话很容易被我们的眼睛滑落过去,一个不会读小说的人是体会不到这句话的妙处的。

林冲为什么要向东走?道理很简单,草料场在城东。如果向西走,等于进城,等于自投罗网。这句话反过来告诉我们一件事,林冲这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