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道路坑槽修补工艺通病防治手册
作为在公路养护一线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老养护工,我太清楚道路坑槽修补这事儿有多“磨人”了。记得早年跟着师傅学手艺时,他总说:“别小看补个坑,补得好能管三五年,补不好俩月就返工。”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今天补、明天坏”的糟心事,也总结出一套“避坑”经验。这本手册,就把这些年踩过的坑、绕过的弯,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同行听。
一、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坑槽修补通病?
道路坑槽是公路最常见的“皮肤病”,小到拇指盖大的浅坑,大到能卡车轮的深槽,都在威胁行车安全。我去年冬天在山区高速巡查,凌晨三点接到司机电话,说有个修补后没压实的坑槽把货车油箱磕漏了。等我们赶到现场,满地柴油混着冰碴,清理了整整八小时。这事儿让我更明白:坑槽修补不是“填个窟窿”这么简单,修不好就是路上的“定时炸弹”。
这些年行业里流传句话:“十补九坏,九坏九因。”说的就是修补后短时间内再次破损的通病。据我们养护站统计,辖区内坑槽修补后3个月内复发率曾高达35%,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更让老百姓对“马路维修”打上问号。所以,咱们得把常见问题摸透,把防治措施做细,让每一次修补都“长记性”。
二、坑槽修补常见通病大起底
这些年我蹲在工地上记了三大本笔记,翻出来最常见的“老毛病”有四个,每个都能说出三五个“翻车现场”。
2.1修补区域二次破损——最让人心疼的“白干”
去年春天补的一段县道,当时工人干得热火朝天,材料摊铺得平平整整。可刚过两个月雨季,修补区中间就塌了个碗口大的坑。我们扒开一看,底下全是稀泥——原来开槽时没清到坚实基层,把旧坑底的松散料直接盖住了,雨水一泡就“穿了”。这种问题占复发案例的40%以上,就像给伤口贴创可贴前没擦干净脓血,肯定要感染。
2.2修补边缘开裂——像衣服开线似的“慢性病”
前年冬天在城乡结合部补的坑,当时赶工期,边缘切割得歪歪扭扭。开春回暖后,修补区和原路面接缝处裂开了细缝,慢慢越裂越宽。后来分析,一是开槽时没切成直角,新旧料粘结面太小;二是没涂粘结油,冷料和热料“合不来”。现在每次看到修补边缘鼓包、裂缝,我都条件反射想拿小锤子敲一敲——十有八九是粘结没做好。
2.3表面不平整——藏着“暗礁”的“假平整”
有次新手摊铺完,看着表面挺平,结果压路机一压,中间凹下去一块。原来是材料摊铺厚度不均,有的地方3厘米,有的地方5厘米,压实后沉降不一致。还有回用了含泥量超标的碎石,压完表面全是“麻子点”,车一压就掉渣。这种“假平整”最坑人,看着修好了,其实是“外强中干”。
2.4材料脱落——“掉渣”背后的“偷工减料”
去年夏天高温天补的坑,才过半个月,修补区表面的沥青就像雪片似的往下掉。扒开看,沥青和骨料根本没粘牢。后来查出来,那天搅拌站沥青加热温度不够,骨料表面的水分也没烘干,相当于“湿面粉和稀了”,自然粘不住。这种问题在赶工或材料把关不严时最容易出现。
三、通病背后的“病根儿”在哪儿?
这些毛病看着五花八门,其实根源就那么几个,咱们得像老中医号脉似的,把“病因”找准。
3.1材料关没把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在搅拌站蹲过半个月,发现问题大多出在这儿:有的为省成本用了标号不对的沥青(比如该用70号的用了90号),高温一晒就发软;有的骨料级配不合理,大石子太多,小料填不满空隙;更常见的是粘结油偷工减料——该涂0.3kg/㎡的只涂0.1kg,新旧料根本“亲不上”。去年有批修补料拉到现场,我抓一把搓了搓,手心里全是泥粉,这料铺上去能不脱落吗?
3.2工艺没做到位——“差一厘米,差三年”
开槽是头道关,可有些工人图省事,拿铁锹随便挖个圆坑就填,结果边缘全是“虚茬”;清理时更马虎,用扫帚随便扫两下,浮土、碎石渣都留在坑里,相当于在“沙地上盖楼”;摊铺时厚度控制不好,该分两层压的只压一层,中间空鼓;压实最讲究温度,我见过工人为赶时间,等料都凉透了才上压路机,压出来的“死硬邦邦”,一冻一化就裂。
3.3环境因素被忽视——“靠天吃饭”得看天脸色
修补这事儿和天气太有关系了。去年秋天连着下了半个月雨,急着通车就抢工,结果水全渗到基层里,修补区成了“水泡馍”;冬天补坑最麻烦,沥青料拉到现场温度降得快,稍不留神就“凉透了”,和原路面粘结不上;还有高温天,刚补完的料被太阳一晒软得像橡皮泥,车一压就变形。这些年我总结出:没看天气预报就开工,十有八九要返工。
3.4管理漏洞在“放水”——“不严不细,等于白干”
有些养护单位验收时就看“表面光”,拿尺子量量厚度,用脚踩踩硬度,根本不钻芯取样看粘结层;工人培训走形式,新手跟着干两天就单独上岗,连“开槽要方正”“粘结油要涂匀”都不知道;材料进场不抽检,全凭搅拌站“口头保证”,出了问题根本找不到责任。我有次在工地看见,工人把结团的旧料直接填进坑里,问他为啥,说“反正验收的不来”——这哪是修路,是“糊弄路”啊!
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热电联产管理办法.PDF VIP
-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pdf VIP
- 云南省爱我国防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组题库及答案.doc VIP
- 四年级上册语文 类文阅读小纸条.pdf VIP
- dsc3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用户手册.doc VIP
- 集电线路跨越35kV、10kV及国道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 跨越35kV、10kV线路施工方案.docx VIP
-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专题.doc VIP
- 第一单元第1课+了解互联网+课件2024—2025学年西安交大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SL 633-2012).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