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XX市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春风化雨润红城教育沃土绽芳华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十四五”以来,我市紧扣“教育强市”战略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在优化教育生态中构建新格局,在深化改革中培育新动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如今,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蒸蒸日上,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画卷徐徐展开。
一、厚植根基向“优”而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基础保障与科学的顶层设计。
我市用“真金白银”全力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保障持续加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651.21亿元,且逐年增长,年平均达162.8亿元。争取上级教育专项资金149.71亿元,市本级安排教育专项资金13.19亿元。发放各类资助资金60.08亿元,惠及学生945.98万人次。“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心剂”。
在坚实的经费保障基础上,我市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绘制清晰蓝图。以《遵义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核心,我市同步编制《遵义市教育资源布局规划方案(2021-2025年)》等10余项规划,覆盖学前至高等教育各学段,明确学位扩容、资源优化、质量提升路径,推动教育资源布局更精准。
“十四五”以来,聚焦学位缺口与办学短板,我市实施教育工程项目2300余个,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9万个。
硬件基础不断夯实,软件内核更需锻造。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市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和根本,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努力为教师想办法、做实事、办好事,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我市不断强化教师待遇保障,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标准,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高级人才津贴政策,并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
财政预算。
“十四五”以来,我市出台《遵义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办法》,建立了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池,构建起“国培+省培+市培+校本研修”四级培训体系以及“1422”“三名”管理体系等教师培训体系,五年来培训教师15万人次,培育了国家级名师3人、省级骨干1142人、市级“三名”人才4858人,引进各类教育人才1625人,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二、全域发展提质增效
在厚植的根基之上,遵义教育如参天大树般枝繁叶茂,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全域发展、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教育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
学前教育的普惠阳光照亮童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41%,普惠率达94.14%。道真、凤冈等5县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14所、市级87所,构建“2+15”市、县两级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启蒙教育。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则为成长筑牢基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106.98%以上,居全国领先。赤水市率先创建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汇川区等7县(区)推进国家评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100%。全域实现6周岁入学,大班额有效化解,控辍保学实现常态化动态清零,义务教育的公平底色更加鲜明。
高中教育正以特色化、优质化姿态迈向新高度。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56%,创建省级示范高中达29所,综合高中试点覆盖4县。高考整体成绩全省前列,空军招飞共录取57人,位列全省第一。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则为区域发展注入“人才引擎”,产教融合、内涵提升成为关键词。中职招生规模稳定在2万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超98%。建立“普职互通”“3+3”“五年一贯制”“3+4”等培养机制,人才培养通道逐步畅通。建成省级“技能贵州”内涵项目254个,“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5.2%;推动遵义市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等3个省级产教融合平台立项。
遵义师范学院完成管理体制改革并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专升本接受首轮国家评估,遵义职院“双高”建设通过省级验收;贵州航天职院获得省级“双高”建设项目立项特殊教育领跑全省。特殊教育入学率达99.04%,改建特殊教育学校2所,认定特殊教育工作坊13个,获评省级融合教育实验区;今年再次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同时,民办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民族教育、专门教育等齐头并进,语言文字工作稳步推进,遵义教育的“全域画卷”愈发多彩。
三、深化改革创新赋能
如果说硬件投入与师资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基石”,各级各类教育的提质增效是“枝叶”,那么深化改革与创新赋能则是为这棵“教育之树”注入的“活水”与“养分”,让其在时代浪潮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育人方式的改革,是教育创新的核心。
我市坚持深化育人改革,通过“双减”改革,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97.67%,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