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XX教育跨越式发展综述
风华正茂一甲子高原遍开格桑花
六十载春风化雨润高原,一甲子沧海桑田谱新篇。
在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这份奇迹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讲话系列上,更镌刻在教育事业从落后迈向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中。
回望过往,民主改革前,文盲率高达95%以上。如今,15年公费教育全面普及,知识火种传遍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西藏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彻底改变了教育落后的面貌,更筑牢了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与持久内生动力。
一、普惠之光照雪域15年公费教育筑牢教育公平根基
“在学校吃饭、住宿都不用花钱,还有新校服和文具!”在海拔4000米的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娘蒲乡中心小学,12岁的贡乔热旦谈起校园生活,脸上满是笑容。如今,他不仅能每天吃上营养均衡的餐食,更凭着刻苦学习,成绩稳居班级前列。
贡乔热旦安心求学的底气,源于西藏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学前至高中(含中职)阶段教育15年公费教育政策和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政策。
40多年来,西藏自治区持续加码教育保障,连续22次提高教育“三包”经费补助标准,2025年达到年生均5700元,累计1196.56万人次受益。建立各学段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累计落实学生资助资金443.42亿元,受助学生2274.33万人次。这些保障不仅大幅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更让无数像贡乔热旦一样的孩子,放下顾虑逐梦求学。
2024年,全区学前教育普惠率达100%、毛入园率91.33%,16个县(市、区)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认定;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高达97.86%,随迁子女与残疾儿童安置率均达100%,74个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成为全国第22个实现全域均衡的省份。
如今,通过建立控辍保学常态化督查报告制度,持续巩固动态清零目标,
全区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西藏各族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梦想照进现实,教育公平的阳光洒满雪域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二、铸魂育人守初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新时代的西藏少年,应该努力学习,争做民族团结小使者。”阿里地区孔繁森小学学生次旦卓嘎在参加完自治区第二届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大赛总决赛后难掩激动。武汉西藏中学学生旦增扎西通过近期思政课程的学习,深有感触:“了解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后才知道,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各民族只有团结奋进才能让国家繁荣富强。”
少年们真挚的话语,正是西藏教育聚焦“铸魂育人”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强调“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这为做好新时代西藏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截至2024年,全区已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499所,10所学校荣获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2所学校(学院)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名教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2024年抽查显示,全区中小学生对“五个认同”的识别率、知晓率超过95%;幼儿园大班儿童在语言能力测评的“答”“认”“选”“做”“学”“说”六方面,平均得分率处于较高水平。
如今,西藏正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让爱国爱党、团结奋进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成长路上的精神底色。
三、双向奔赴聚合力构建民族团结人才链
“看着孩子们收拾行李返乡,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在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的宿舍里,52岁的教师丹赳看着即将毕业的孩子思绪万千。
40年前,13岁的他作为“西藏班”较早一批受益者,一路从初中读到高中,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到西藏大学任教。2001年,他又选择来到济南西藏中学,从昔日“西藏班”的学生,成为今日“西藏班”的老师。
在海拔4700米的阿里地区措勤县,陕西省铜川市的援藏教师肖宜,正克服
严重高原反应,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草原深处。
从丹赳的“走出来”,到肖宜的“走进去”,两种教育力量在高原上交汇,构建起“援藏培养——本土成长——反哺家乡”的民族团结人才链。
1985年,全国16个省(市)开办西藏初中班,一条连接雪域高原与区外省市的教育协作桥梁就此搭建。多年来,西藏班(校)已累计招生17万人次,为西藏培养输送了7.2万余名各类人才。当年“走出去”的一批批学生,如今扎根在西藏各行各业,成为建设家乡的中坚力量。
教育支援从不是单向奔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