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地下工程降水施工技术交底要点
作为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老地下”,我深知降水施工对地下工程的分量——它就像给地下空间“拧干毛巾”,是基坑开挖、结构施工的前提保障。今天咱们就把这层“技术窗户纸”捅破,从前期准备到收尾验收,掰开了揉碎了聊透,让一线兄弟心里都有本“明白账”。
一、为什么要做降水技术交底?先把“为啥干”说清楚
记得三年前参与某地铁车站施工,项目组没做好降水交底,结果井点间距随便调,挖开土方才发现局部水位不降反升,最后不得不补打30口井,耽误了20多天工期。这事儿让我明白:技术交底不是走形式,是把“怎么干、干到啥标准”刻进每个施工人员的脑子里。
地下工程降水的核心目标就俩字——“控”。一控水位,确保开挖面低于设计标高0.5米以上;二控影响,避免周边地面沉降、管线变形。而技术交底就是把设计意图、操作规范、风险点转化成“能听懂、能执行、能检查”的现场指令,让打井的、下管的、抽水的、监测的拧成一股绳。
二、前期准备:把“粮草”备齐,才能打胜仗
交底不是“嘴上说说”,得先把前期工作做扎实。这部分咱们分三步说,环环相扣,少一步都可能掉链子。
2.1吃准“家底”:地质与水文资料是“作战地图”
我常跟新人说:“不看地勘报告就打井,跟闭着眼摸黑走路没啥区别。”交底前必须核对三方面资料:
一是土层分布,黏土层渗透性差,可能得用喷射井点;砂层透水性好,管井就能解决问题。
二是地下水类型,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处理方式天差地别——承压水得算好水头压力,搞不好会“突涌”;上层滞水可能藏在杂填土里,容易漏判。
三是历史水位数据,比如近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这关系到井点深度要不要“多打一米”。
去年某项目就吃了没核对资料的亏,设计给的是潜水水位,结果开挖时碰到了层间承压水,水位突然上涌差点淹了基坑。所以交底时一定要强调:“地勘资料不是‘参考’,是‘指令’,有疑问必须现场复核!”
2.2摸透“现场”:从红线外到基坑边的“全面侦察”
现场勘查要像老中医“望闻问切”:
望:看周边有没有河流、池塘、市政管网(尤其是雨污水管),这些都是地下水的“补给源”;
闻:听听附近居民说“哪块地爱积水”,老辈人的经验有时候比仪器准;
问:查清楚周边建筑物基础类型(桩基还是条基)、管线埋深(比如燃气管道最怕沉降),这些都是降水“敏感区”;
切:实测场地标高,特别是基坑边角、后浇带位置,这些地方往往是“水位洼地”,降水难度大。
我有次在郊区项目,现场勘查时发现东侧有个废弃鱼塘,底下全是淤泥质土,后来特意在东侧加密了井点,果然开挖时别的区域水位降得快,就东侧需要多抽3天,多亏提前做了预案。
2.3选对“武器”:设备与材料的“精准匹配”
降水设备就像“工具包”,得根据工况选对型号:
轻型井点:适合降水深度6米以内、渗透系数0.1-50m/d的土层,比如粉土、粉质黏土;
喷射井点:深度能到20米,但设备复杂,成本高,适合渗透系数小、要求降水深的情况;
管井井点:最常用,深度不限,单井出水量大,适合砂砾石层、卵石层等透水性好的地层。
材料选择更要“抠细节”:井管要选直径≥300mm的钢管或PVC管,滤水管孔隙率得≥20%(我见过用次品井管,结果滤料漏进泵里,把水泵叶轮打坏了);滤料要用粒径2-4mm的洁净中粗砂,含泥量必须<3%(上次用了含泥量高的滤料,填井后井管周围全是泥团,水根本渗不进去);水泵要选流量、扬程匹配的,比如降水深度10米,水泵扬程至少得12米,留2米余量。
三、关键技术要点:从打井到抽水,每一步都“有讲究”
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好了,真正的“技术活”才开始。这部分咱们按施工流程说,从井点布置到降水运行,每个环节的“坑”都给大家指出来。
3.1井点布置:“位置准”比“数量多”更重要
很多新人觉得“井点越多越保险”,其实不然。布置原则就三条:
先围后降:基坑周边环形布置,形成“水坝”,阻止外围水渗入;
深浅结合:周边深井(控制外围水)、坑内浅井(降低局部水位)搭配;
避开障碍:跟支护桩、工程桩保持≥1米距离(上次有口井离支护桩太近,成孔时把桩体打裂了),跟管线保持≥3米距离。
具体间距得算“渗透系数账”:渗透系数大(比如砂砾层),间距可以放宽到15-20米;渗透系数小(比如黏土),得加密到8-10米。记得用“大井法”算总涌水量,再反推井点数量,别拍脑袋定数。
3.2成孔工艺:“井壁稳”才能“水流畅”
成孔是降水井的“地基”,塌孔、缩径、偏斜都是常见问题。我总结了“五字诀”:
定:用全站仪精准定位,偏差≤50mm(之前有口井偏了1米,正好打在工程桩位置,只能报废重打);
护:泥浆护壁是关键,黏土层泥浆比重1.1-1.2,砂层1.2-1.3(太稀容易塌孔,太稠影响后期洗井);
直:钻机垂直度偏差≤1%,可以用线锤实时检查(井管倾斜会导致滤料填充不均,局部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ICK西克KTS Core色标传感器操作手册.pdf VIP
- GB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docx VIP
- 船舶油漆使用基本基础知识.pdf VIP
- 四年级(上)语文课文同步仿写、续写1.pdf VIP
-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高级保育员课件.pptx VIP
- 第十章生态系统.ppt VIP
- 《脑卒中运动障碍康复护理规范》.pdf VIP
-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作品汇总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判定说课(新蓝).ppt VIP
- 年处理80吨茯苓提取车间提取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