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公司清洁管理制度
一、序:藏在细节里的企业温度
每天清晨推开公司大门时,您是否注意过玻璃门擦得透亮的倒影?午休时路过茶水间,是否留意过台面没有残留的咖啡渍?下班前整理工位时,是否习惯将椅子推进桌底?这些看似微小的场景,实则串联起一家企业最基础的管理底色——清洁管理,从来不是“扫干净地”这么简单。它关乎员工的健康安全,影响团队的工作状态,更折射着企业的文化气质。作为在行政后勤岗位深耕十余年的“老管家”,我始终坚信:一套好的清洁管理制度,应该像春风化雨般融入日常,让每个人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
二、立规矩:从“谁来做”到“怎么做”的责任图谱
2.1责任划分:打破“清洁是保洁的事”的认知壁垒
许多企业清洁管理做不好,根源往往在于责任模糊。有人觉得“我付工资了,清洁就该保洁阿姨全包”,也有人觉得“行政部发制度,自然归他们管”。实际上,清洁管理需要构建“统筹-执行-监督-参与”的四维责任网:
行政部(统筹层):作为总牵头部门,需负责制度制定、标准更新、资源调配(如清洁工具采购、保洁人员排班)、跨部门协调(比如技术部服务器机房的特殊清洁需求)。举个例子,每年梅雨季前,行政部要主动联系保洁主管,增加地毯除湿频次;冬季空调启用前,要协调专业团队清洗出风口滤网。
各部门负责人(责任层):对本部门办公区域负直接管理责任。我们公司曾发生过这样的事:市场部某次大型活动后,会议室地板残留双面胶印,保洁阿姨清理时刮花了地板。后来复盘发现,问题出在活动负责人没提前提醒使用易清理的胶贴。从此制度里明确要求:部门负责人需在特殊活动前与行政部沟通清洁注意事项,活动后检查场地再离开。
专职保洁人员(执行层):是清洁工作的“一线战士”。他们的岗位职责不仅包括日常清扫,还要掌握特殊清洁技能——比如茶水间瓷砖缝隙的霉菌清理要用专用除霉剂,玻璃幕墙要分“干擦-湿擦-抛光”三步操作,打印机旁的碳粉渍需用静电除尘掸而不是湿抹布。我们每月会组织保洁技能培训,甚至邀请厂家技术员讲解新型清洁设备的使用。
全体员工(参与层):这是最容易被忽视却最关键的一环。制度里明确写着“员工日常三做到”:离开工位时椅子归位、私人物品(水杯、文件、外卖盒)不超桌面1/3、垃圾随产生随分类投放(可回收/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去年我们做过统计,员工参与度提升后,保洁阿姨每天能节省1.5小时的“拾遗”时间,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卫生间消毒、绿植养护这些精细活上。
2.2标准细化:让“干净”有了可衡量的刻度
“把地扫干净”是句空话,“地面无肉眼可见杂物、瓷砖缝隙无积灰、墙角无蛛网”才是标准。我们结合办公场景特点,将清洁区域分为三大类,每类都制定了“时间+动作+结果”的量化指标:
2.2.1公共区域:面子更要里子
走廊与电梯:早7:30前完成首次清扫(重点清理前夜加班员工遗留的外卖盒、快递袋),每2小时巡回清扫一次(主要捡烟头、碎纸片),晚19:00后做深度清洁(用尘推配合静电液处理脚印,电梯镜面用酒精棉片擦拭防指纹)。曾有客户来谈合作,乘电梯时开玩笑说“你们电梯比我家镜子还亮”,这背后是保洁阿姨每天蹲在电梯角落用小刷子清理缝隙的坚持。
卫生间:这是最能体现管理水平的区域。我们的标准是“三定”——定时(早/中/晚三次大清洁,每小时补纸、换水)、定项(镜面无水渍、台面无积水、马桶无黄渍、纸篓不超2/3)、定标(每月请第三方检测菌落数,必须低于500CFU/㎡)。记得有次发现马桶侧边有不易察觉的水痕,行政主管带着保洁阿姨研究了半小时,最后决定改用“Z”字形擦拭法,果然解决了死角问题。
2.2.2办公区域:细节见素养
个人工位:除了“物品归位”的基本要求,还细化了“三不原则”:电源线不缠绕(需用束线带整理)、电脑屏幕无指纹(每周发一次屏幕清洁湿巾)、绿植盆托无积水(避免蚊虫滋生)。刚开始推行时,有同事觉得“太麻烦”,后来一位怀孕的同事说:“现在工位整齐了,找东西不用翻来翻去,孕期弯腰次数都少了。”这句话让我们更坚信细节的意义。
会议室:每次使用后15分钟内必须完成整理——座椅归位成直线、白板擦至无残留字迹、遥控器/激光笔放回固定托盘、空调调至26℃(节能要求)。上次季度会议,外聘的培训老师感慨:“你们会议室的白板比我家厨房瓷砖还干净,开会都更有状态。”
2.2.3特殊区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标准
茶水间:除了日常清洗杯具收纳架、清理咖啡机残渣,重点管控“三害”——蟑螂(每月专业除虫)、异味(设置带盖垃圾桶+香薰机)、积水(地面用防滑地砖+每小时用干拖把推扫)。之前有段时间茶水间总有一股馊味,后来发现是员工把没封口的奶茶杯直接扔垃圾桶,导致汁液渗漏。现在制度里加了一条:“液体垃圾需倒入下水道,杯身清空后再投放。”
仓库与设备间:这类区域容易被忽视,但却是安全隐患的高发地。我们要求“三清”——通道清(货物堆放不超
文档评论(0)